2014-11-20 01:19:18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冒詩陽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冒詩陽 發自北京
自工信部等三部委在2013年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后,車企在國內的兼并重組熱潮就此展開,而在不同的并購下,國內車企的銷量排位也在發生變化。
今年以來,北汽、東風、福汽等整車集團先后參與了對其他車企的兼并重組。
2013年11月25日,北汽與昌河汽車就收購一事正式簽約,此后北汽將持有昌河汽車70%的股份。根據雙方協議,北汽將在2017年之前對昌河累計投資130億元,實現整車產能50萬輛。2014年,相關協議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不只是北汽,今年7月30日,福汽集團入主金龍汽車的股權劃轉全部完成,這意味著以客車見長的金龍被并入福汽旗下,福汽整體盈利能力增強。
據業內專家介紹,目前我國自主品牌過多,且整體競爭力不強,兼并重組能夠增強單一自主車企的規模,并在全國范圍形成更完善的產業布局。不僅如此,通過車型類別上的優勢互補,也能增強車企集團的產品競爭力。但是,兼并重組并不是總能同時照顧到兼并雙方的利益,也并不是每次兼并都能做到“1+1>2”。
此前,長安收購哈飛后,哈飛并沒有像昌河一樣得到更好的發展環境。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統計,哈飛汽車今年1~9月累計銷量下跌54.9%,可以說已處于生死邊緣。
即便如此,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董揚看來,國內車企兼并重組仍是必然趨勢。“等到國內車企集團只剩下幾家的時候,情況會好一些。”董揚表示,解決自主品牌發展問題的關鍵在于國內車企市場化的兼并,從而整合優勢資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