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1-11 08:53:59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漲225個基點至6.1377,相較上一日的6.1602,已連破三重整數關口。
升值也帶來挑戰
與單純樂觀看多人民幣匯率的人士不同,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近期人民幣升值更多是屬于技術性因素,畢竟前期貶值了大半年時間。而且,從我國市場長遠建設的角度來看,一味升值并不是好事。
譚雅玲舉了今年剛剛閉幕的廣交會數據來說明我國貿易結算市場的真實情況。根據第116屆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劉建軍介紹,本次廣交會采購商人數比上一屆減少1.07%,成交金額減少6.10%,對歐盟、美國、金磚國家、中東及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成交規模均有所下降。
對此,譚雅玲表示,我國貿易結算規模仍不夠強大,這一基礎仍不足以支撐投資交易的外匯需求。與美元指數走勢相悖的人民幣匯率,可能會進一步刺激海外資金的套利欲望,對規范“熱錢”并無益處。
宏源證券宏觀分析員李勇對證券時報記者說,從利率市場化步伐放緩來看,我國匯率方面的制度改革有望先行,雙向波動與有管理浮動的基本原則短期不會撼動。同時也要清楚,人民幣資本項目放開難度比較大,這一點從人民幣跨境指數也可見一斑。我國當前的貨幣互換更多局限于央行與央行層面,企業與居民的認可度仍待改善。
“正因為此,滬港通以及自貿區等措施的大力推進,將有助于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范圍。”李勇認為,這與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視野是一脈相承的。
對于人民幣國際化,譚雅玲認為,這一點不能過于激進,短期內我國還不具備挑戰美元霸權的地位。匯改的步驟應是先經濟后金融和先國內后國外。她認為,國內普通居民對外匯交易的參與程度還相當低,應該先完善這一市場。
滬港通影響較復雜
實際上,昨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并未大幅突破。對于中間價的大幅升高,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這一點可能更多受到上周美元指數回調以及我國10月份外貿數據良好的引導,與滬港通實施日期的確定并無直接關聯。
“滬港通對國內非機構投資者而言,可能是資金出境的概率稍大些;而對于海外機構投資者而言,流入國內市場的沖動會強一些。”劉東亮表示,具體影響還要留待觀察,畢竟境內境外兩個市場打通后,影響因素會比較復雜。
平安證券分析師繳文超認為,滬港通的作用可能不僅僅在于對短期資金的互聯互通。他認為,從高層近期一系列“走出去”的舉動來看,這一規劃可能著眼于海內外市場估值、全球市場資金進入國內進行長期投資甚至爭取讓A股指數將來被納入海外股票指數等。
“如果只是著眼于短期,擴大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或RQFII的額度就完全可以了。個人認為,滬港通與自貿區、貨幣互換、人民幣國際化等之間,都有緊密聯系,都是著眼于長遠的。”繳文超表示。
對于近期的“絲路基金”等規劃,劉東亮認為,這也與人民幣國際化有關,要看這類對外投資的幣種選擇和具體形式等。比如說,我國的外匯儲備是僅僅用于注冊資金使用還是直接投資、是否需要當地中資或外資銀行的銀團貸款等。如果從人民幣國際化的角度來看,應是要使用人民幣去投資,然后借助海外企業發放工資及購買國內生產資料等,可以達到打通“出去”和“回來”雙通道的作用。劉東亮認為,這無疑是人民幣升值的長遠規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