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7 01:25:09
近幾年A股中最具成長性的地產公司陽光城(000671,SZ)于10月30日發布三季度報告及全年業績預增公告。根據公告,陽光城前三季度表現優異,多項運營指標翻倍增長,遠超目前行業平均增幅。其中,前三季度實現合并報表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63億元,同比增長77.58%;并預告2014全年實現合并報表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約13億~15.64億元,同比增長100%~140%,全面超越市場預期。
然而,業績的逆市穩增長,顯然不是近幾年陽光城變化的全部。
陽光城11月5日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告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共發行2.28億股,發行價格11.38元/股,募集資金26億元。這意味著陽光城上市12年來首次面向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正式收官,這不僅進一步夯實了企業穩健的財務基礎,更吸納眾多強大機構投資者成為其戰略伙伴。
資本結構優化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3年9月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停滯3年的房地產行業資本市場再融資再次開閘,期待已久的陽光城隨即啟動定向增發步伐。11月5日發布的上市公告書顯示,公司以11.38元/股的價格定向發行2.28億A股,共集資金26億元。
在增發過程中,面對上半年地產板塊行情低迷,企業股價低于發行價的情況,陽光城并未下調發行價格,仍維持11.38元/股的發行價格不變,這也體現出管理層對于企業未來發展的充足信心。
陽光城上市公告書顯示,本次參與定增的對象全部為清一色的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定增的基金均進入公司前10大股東名冊(除控股股東外)。
本次定增對陽光城資本結構的優化顯而易見。數據顯示,隨著本次定增的完成,公司的總股本增至12.81億股,增幅約22%,以2014年11月4日公司收盤價13.17元/股測算,市值直接增加30億元。以三季度財務數據為基數,定增結束后,公司賬面貨幣資金預計達到50億元以上;凈資產同時由三季度末的38億元提升到64億元,增長68.4%;本次定增可使三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降幅逾5%,若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僅為50.38%,公司財務結構進一步的得以優化,現金情況非常良好。
除此之外,本次定增為未來的融資規模打開更為廣闊空間。《公司法》規定,凈資產額不低于三千萬元的股份制公司,累計債券總額不得超過凈資產的40%;若公司發行中期票據,同樣也受到不超過凈資產40%的限制。陽光城本次定增后凈資產上升68.4%,增容近乎一倍,為后續再融資拓展了廣闊的空間,對于資金的吸附能力也大大增強。
通過本次定增,陽光城不僅改善資產狀況、優化財務結構,同時也為公司擴大融資規模、拓展延伸業務奠定基礎。同時,本次定增完將為公司下一步將啟動可轉債、中期票據等再融資業務,切入并購基金等資本運作業務提供了更高的平臺。
多元化健康融資助力兌現“有質量增長”
近年來,陽光城不斷拓寬多元化融資方式為企業快速發展籌措資金。在宏觀層面收緊地產資金投入的大背景下,陽光城一方面力爭銀行開發貸款;另一方面,通過信托融資、地產基金等多種方式實現多元融資。
依托多元健康的融資方式,公司取得了行業第一的業績增速。從2011年的銷售業績23億元,到2012年的100億元進而2013年的220.2億元,成為“200億軍團”一員,陽光城只用了兩年。2011年到2013年,陽光城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0%,遠高于2013年房地產百強的整體增長率49.5%。
行業排名上,陽光城也連續完成令人驚艷的“三級跳”。從2012年百強之外,到2013年進入百強,進而2014年挺進30強,上升速度全行業第一。就在2014年上半年,陽光城連續入選行業兩大權威榜單,穩居2014房企百強前30強,并斬獲“運營效率10強”和“成長性TOP10”雙料冠軍,充分表明其“快而穩”的發展勢頭以及高效的運營模式獲得了行業及資本市場的認可。
這種勢頭在2014年繼續保持強勁。盡管受政策及市場調整的影響,房企銷售遇冷,房地產全行業的發展速度回落,陽光城2014年卻“逆市”跑出了“快而穩”的增長態勢。根據克而瑞統計,前三季度陽光城完成合約銷售額156.7億元,同比增長17.8%,位列房企排名第29位。廣發證券研報預計,10月后企業進入全年項目推盤高峰,預計推出貨值60多億元,加上存貨約180億,可銷售貨值總量接近250億元。全年銷售規模保守估計將會超過230億元。
銷售額高速增長同時,盈利能力上陽光城也毫不示弱。這種高盈利能力在近年持續堅挺,即便是市場下滑、行業整體利潤率下降的大背景下。數據顯示,陽光城房地產業務毛利率2012年、2013年分別為38.87%和36.29%,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今年全國市場趨冷的壓力下,陽光城仍以銷售均價的提升保障充裕利潤空間,上半年每平米銷售均價13270元,相比2013全年均價11800元增長了12.5%。
在凈利潤方面,陽光城近年來連續增長:2012年同比增長78.85%,2013年同比增長16.6%。另據日前發布的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2.5億元,同比增長44.23%;實現合并報表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63億元,同比增長77.58%,多項運營指優于行業平均。今年三季度報同時預告,201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達13億~15.64億元,同比增長100%~140%。
持續領跑福建全國化布局已成
在企業布局方面,從2010年啟動全國化戰略三年來,陽光城已經進入沿海多個經濟發達城市及中西部成長型重點城市,完成全國布局。可以這樣形容其間變化:“持續穩居福州龍頭,培育福州、廈門南北雙核,領跑大福建;站穩上海、拓展長三角養成第二大增長極;中西部西安、蘭州、太原鐵三角持續壯大。”
從陽光城創辦以來,“區域深耕”就成為陽光城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法寶。堅持這一戰略,陽光城已多年挺立福州市場龍頭地位,2013年,陽光城在福州單城市銷售金額111.5億元,勇奪福州銷售金額、面積雙冠王,城市占有率近11%。
不僅鞏固福州第一,陽光城還實現了從領跑福州到領跑福建的驕人變化。2012年中,陽光城在福建啟動南拓,迅速布局廈漳泉等閩南板塊,以福州、廈門為中心構筑福建“雙核引擎”。2013年,陽光城在大福建區域實現超150億元的銷售業績。
2014年,憑借多地的明星項目熱銷,陽光城篤定延續這一領跑福建態勢。福州奧體陽光花園、陽光·凡爾賽宮、廈門陽光城·翡麗灣等多個明星樓盤單盤銷售額超十億。10月初,晉江陽光城·九璽首次開盤,43分鐘售罄89套聯排,10棟2000萬級的濱湖莊園熱銷8棟,創下4.07億銷售額的城市銷售奇跡。
同樣是堅持區域深耕,陽光城在近兩年時間里已加入上海乃至長三角的領先陣營。2012年底,陽光城低調進入上海,果斷抓住市場調整機會,一年時間連獲七幅地塊;并于2013年底進入蘇州、杭州等長三角主要城市。如今,陽光城在上海已有多項目熱銷,杭州、蘇州項目也即將面市,長三角區域已培育成為企業又一重要業績增長極。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陽光城·MODO自由區、陽光天地等自貿區周邊項目,開盤即售罄。而陽光城·愉景灣今年9月一上市便穩奪上海銷售金額、面積、套數“三冠王”,與萬科翡翠濱江、綠城·黃埔灣等高品質項目名列上海9月銷售金額前三名,問鼎銷售月冠軍并推動陽光城穩居公司業績前六。
陽光城的全國化布局中,包含策略性發展西安、蘭州、太原等高潛力中西部城市,在這些區域,陽光城也在不顯山、不露水地持續壯大。旗下西安陽光城·林隱天下、蘭州陽光城·林隱天下、太原陽光城·環球金融中心都成為廣受市場歡迎的熱銷樓盤。在公司排名中,陽光城2013年在西安、蘭州、太原就已進入前十,已然構筑西安、蘭州、太原鐵三角。
一流團隊+分享機制鍛造持續成長內力
業績、布局表現靚麗的背后,是陽光城近些年錘煉核心競爭力的“內力”。陽光城近年逐漸形成并夯實三大優勢戰略,即“精準投資,高效運營,適銷產品”。為此,陽光城構建并嚴格貫徹了獨特的“五步走”戰略模型,即“高周轉+低成本”的運營策略、“豐富產品線+精選城市”的定位策略、“扁平化+青年近衛軍”的團隊建設策略、“股+債”的多元融資策略、“信息對稱+評價到位”的管理策略。
這些策略無不在近幾年陽光城“有質量”增長中體現。近年陽光城在土地市場連續上演的逆周期精準投資就是一個例子。2013年土地市場熱火之前,陽光城全力拿下12幅地塊,在今年土地市場被不斷推高的情況下,陽光城則加強現金流管理、審慎出手,實現穩健投資。2014年,陽光城新增拿地壓縮至僅杭州、晉江兩宗,土地款合計僅15.8億元。土地市場低谷期全力拿地、高峰期則嚴控拿地。
保障這些優勢戰略執行到位、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是陽光城近些年培育壯大的業界一流的人才隊伍,及以"人"為核心不斷完善的制度體系。
據海通證券研報分析,陽光城近年來一直以“扁平化+青年近衛軍”作為團隊建設目標,而其“信息對稱+評價到位”的管理策略也為人才營造了良好的施展環境。近年,大量來自萬科、中海、龍湖、萬達、華潤等國內一流房企的人才加入陽光城。實際上,陽光城管理總部遷址上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招攬優秀人才。
招攬最優秀人才,并設置充分的激勵體系,陽光城已成為行業內最具分享精神和豐裕激勵機制的上市房企,其中就包括股份所有權的激勵。近兩年陽光城已多次發布員工持股或增持計劃,讓優秀人才分享公司未來,持續為企業的成長注入動力。日前,公司大股東又一次公布了二級市場增持計劃,增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00%,體現了其對公司中長期發展信心。
據了解,目前陽光城人均效能約2300萬元/人,這一數字已超過絕大多數主流房企,與行業標桿持平。
陽光城亦適時前瞻產業趨勢,提前布局。在做好傳統地產業務的基礎上,提出進軍醫療領域的戰略部署。并在鞏固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密切關注新的細分市場機會,將智能社區和健康醫療作為公司全新商業模式的探索方向。目前,企業新業務布局進展流暢,“以地產為核心,多元化經營”體系將逐步成型,未來發展具備廣闊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