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5 00:47:4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1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福建平潭新區調研的一席話,引發了福建自貿區的獲批猜測。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福建自貿區是否能趕在今年內獲批尚未知,因為自貿區申報方案不僅需要國務院部委批復,還需要中央政治局常委討論決定,獲得國務院層面的批準。
而被業界熱炒的福建平潭綜合試驗區,到底有多少對臺合作的底氣?
曾經為福建自貿區方案做過咨詢建議的一位專家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廈門特區作為我國最早的四大經濟特區之一最具實質性試驗基礎,并且具備歷史積淀,而平潭是新發展地區,基礎設施和經濟基礎薄弱,對臺合作的主力軍還是廈門。
福建自貿區打“臺灣牌”
“福建自貿區最開始申報的方案,跟其他26個省、直轄市申請自貿區的內容都差不多,很少強調自己的干貨和特色的東西。”上述專家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去年,該專家在給福建省做自貿區建議的時候曾表示,中央對自貿區的申請大致有個標準,就是要提出和強調自己的特色。“這是申請自貿區成功與否的最主要指標。不要說我基礎有多好,什么都能干、跟上海自貿區差不多,越這樣說,反而越失去焦點,沒有意義。”
我國臺灣地區目前有9個地方被選為自由經濟區。這些經濟區,對隔海相望的福建自貿區的試驗探索非常感興趣。
“如果臺灣自由經濟區可以跟廈門平潭為基礎的福建自貿區對接,做更高更廣層次的合作嘗試,這種推動是立竿見影的。”這位專家說,這將推動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落地。
上述專家還建議,申請的名稱甚至不一定要叫自貿區。
“如果福建也叫自貿區,上海自貿區的那些東西是不是都可以做呢?可以叫臺海經濟合作試驗區。”他強調,只要有地方特色,能為國家經濟深水區改革做先行先試的合理嘗試,申請允許進行開放和探索的政策,給予政策松綁,這樣的申請就有意義,至于是否叫自貿區或別的名字無所謂。
廈門最具試驗基礎
跟天津一樣,福建自貿區被熱炒,相關概念股很興奮,而地方官員很沉默。因為誰都不知道是否獲批,最終方案到底會包括哪些范圍。
福建自貿區最開始打包申請的范圍包括廈門、漳州、泉州、平潭和福州新區。現在流傳的版本是廈門、平潭和福州新區。而廈門是最早的四個特區之一,與臺灣合作緊密。其人才、技術、基礎設施、經濟基礎也要好過平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的平潭綜合試驗區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區新批準外資企業數62戶,注冊資金2.4億美元,其中臺資企業54戶,同比增12.5%(總數達136戶,比試驗區成立前增長30倍);外商投資總額5.87億美元,其中新增合同外資額2.13億美元,同比增102.6%;實際利用外資1.27億美元,下降20.7%;出口總值2.05億美元;進口總值2.32億元。而廈門去年外貿進出口達到840.9億美元,同比增長12.9%;全年合同利用外資19.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
此前默默無聞的平潭,跟廈門打包在一起作為福建申請自貿區的主體,業界猜測是出于“加重申請砝碼”的考量。但問題是,倘若福建自貿區申請獲批,實質性的試驗內容由誰做?
“只能在廈門做。以上海自貿區的建設路徑來看,不太可能在一個新發展的地區做試驗。”上述專家說,“現在的壓力很大很直接,所以必須在一定的發展基礎上才能試驗,而不是從無到有的試驗。從這個條件來講,福建自貿區的主力軍應該是廈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