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0-10 07:47:14
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路線圖進一步明晰。昨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局副巡視員王丹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北京IPO大會”上指出,未來將允許個人直接開展境外投資,包括證券投資、實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等。
對于未來資本市場開放的路徑,王丹表示,下一步將根據實體經濟需求發展人民幣跨境業務,擴大資本市場開發力度。首先是開展滬港通試點,目前各個部門正在開展技術準備,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其次,推出RQDII試點,據了解,在中國和新加坡,以及中國和英國的雙邊財經對話中都提到了設立RQDII機制,也就是允許境內的合格機構投資者采用人民幣的形式投資境外的資本市場,目前該機制還在設定之中。
再次,開展個人境外投資制度,就是允許個人直接開展境外投資,包括證券投資、實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這是未來要推動的工作。
最后,是關于境內企業在境外發行人民幣計價的股票,根據現行規定是按照外幣計價和以外幣發送股息和紅利,未來可以推動境內企業到境外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并用人民幣支付股息和紅利。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境內的個人只可以通過銀行、基金、信托等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進行境外固定收益、權益類等金融投資,按規定,中國居民每人每年結換匯的額度最多5萬美元,且個人不允許境外直接投資。
有業內人士分析,允許個人投資者開展境外投資順應了民間資本和個人投資資本的內在要求,QDII路徑須經外匯管理部門批準,但審批程序相對復雜,周期往往較長。現在允許個人投資者直接開展境外投資的“門檻”有望被打破,個人可在一定程度上不受QDII的限制而自行選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