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0 01:12:5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區家彥 發自廣州
O2O概念成估值關鍵
盡管萬達尚未給出上市具體時間和籌資規模,但業界普遍預期其將成為港股市場今年最大規模的IPO。
黃立沖表示,目前內房股盛行的估值體系是NAV估值法(凈資產價值法)。“在NAV估值法的體系下,對于房地產公司而言,租金收入占比越高的公司估值也會較高。”
黃立沖認為,由于物業銷售只是一次性收入,且未來經營風險更大,因此現金流折現率更高,導致目前銷售型上市房企的動態市盈率約在3~8倍。租賃型收入由于具備持續性,抗經濟周期的能力較物業銷售更強,因此投資者要求的現金流折現率較低,這也是租金收入占比達70%的恒隆地產能獲得14倍市盈率的重要原因。
按照今年上半年的經營狀況,萬達商業地產的租金收入與酒店經營收入占比為30%,該比例在內地上市房企中處于最高水平。如果與港資地產商相比,經營收入結構相近的是新鴻基地產,其租金收入與酒店經營收入占比為38%。截至10月4日,新鴻基地產的收盤價為108.7港元,較每股144.48港元的凈資產折讓25%。
黃立沖認為,考慮到萬達是國內商業地產的龍頭,應該能較新鴻基地產獲得輕微溢價。截至今年上半年,按萬達商業地產1126億元的資產凈值計算,如果以凈資產8~8.5折來計,市值大約在900億~957億元。
“如果按照PE(市盈率)定價,從目前內房股的估值來看,一線龍頭中的萬科企業(02202,HK)與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動態市盈率約在7~8倍,二線龍頭中的碧桂園(02007,HK)與恒大地產(03333,HK)動態市盈率約在3~6倍。”朱一鳴認為,萬達的商業模式有其稀缺性,加上公司租金收入接近百億,這塊業務對應的估值也更高,預計萬達商業地產的整體估值不低于萬科與中國海外發展,如果按照公司去年248.82億元的凈利潤、8倍市盈率來定價,萬達商業地產的市值有望接近2000億元。
顯而易見,如果按照傳統的商業地產公司形式上市,萬達的IPO定價很難脫離目前內房股的低估值困境,因此萬達電商是一個重要因素。
楚睿商業策劃營運機構董事長黃文杰表示,雖然萬達電商并未納入此次上市的資產包,但其O2O模式能為線下商場帶來巨大流量。正如彩生活的社區O2O概念讓其股價能支撐95倍的超高市盈率,若萬達能說服投資者,它的電商與線下商場能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便有可能獲得超越傳統地產股的高估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