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9-30 09:01:05
A股市場的賺錢效應開始吸引散戶跑步入場。9月公募基金首募金額超過400億,創出年內新高。與此同時,一批嗅覺靈敏的高凈值客戶在過去3年根本不考慮股票市場,而如今他們也積極入市,私募基金的發行亦大幅回暖。
持續看好中級行情
對于目前市場所處階段,部分基金經理傾向于認同“熊末牛初”,在牛市真正展開前,市場會有所反復,但帶來的是“牛回頭”的機會,在找不到特別悲觀因素的情況下,行情仍有望向前演進。
“盡管牛市定論被動搖,但是多數機構依然堅持牛市臨近的觀點。”匯豐晉信基金投研人士認為,宏觀經濟方面,近兩個月經濟數據下滑是經濟結構轉型的反映,是去杠桿和去產能后的結果,因此經濟數據下降換來的將是經濟質量和效應的提升。
近期股市震蕩加劇,在上海的一位基金投研人士看來,主要是8月工業增加值增速,信貸和發電量等宏觀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的結果,因此未來投資應該以經濟為軸,關注醫藥、電力等兼具成長與防守的行業,以及那些業績成長具有確定性的藍籌股。
國海富蘭克林的一位基金經理四季度看好環保、食品飲料、醫藥等行業,在其看來,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白馬成長股會有補漲可能,從增量資金的角度看,這類股票成長性仍可圈可點,今年以來的劇烈調整主要是因為需要消化去年大幅上漲所帶來的高估值,而在調整過后買入這類股票沒有太多心理負擔。
板塊方面,上海的一位基金投研人士認為,目前熱點比較活躍,主要關注有政策預期的行業,如近期有明顯上漲的體育、土地流轉、軍工等板塊,均有比較明確的政策支持。中長期看,依然可以關注新能源汽車、農業板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