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30 00:48:33
9月28日的上午,廣東省清遠市的一所特殊學校舉行了開學典禮。這所名為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的學校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的純慈善學校。學校創辦人是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是繼國華紀念中學之后,楊國強創辦的第二所全免費學校,學校的運營費用和入讀學生的所有開銷費用均由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出資。
用“碧桂園速度”建學校
據了解,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從破土動工到落成開學只用了320多天。資料顯示,學院由楊國強、碧桂園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創立的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出資主辦,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是一所具有慈善性質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占地總面積300畝,建筑面積18.9萬平方米。
創辦人對學院建設的重視程度不亞于碧桂園集團旗下任何一個大型地產項目。學院一期工程建筑面積約8.7萬平方米 (含圖書館、行政樓、實訓樓、教師宿舍A棟、教師宿舍B棟、學生宿舍、教工公寓、學生食堂共8棟建筑),2014年8月竣工驗收并交付使用,二期工期建筑面積約8.47萬平方米,擬計劃于2015年8月全部竣工。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一座頗具規模的大學屹立在眾人面前,再一次讓人感受了“碧桂園速度”。
楊國強曾經說過:“學生們的教育是不能等的,如果學校延誤開學,可能延誤一個學生的一生”。楊國強在公司調配優秀的項目團隊負責學院工程建設,同時要求集團各部門、子公司全力配合,期間共有規劃、設計、施工、安防、園林、采購等十多家子公司和部門投入到學院的建設中。正是這種使命感,在楊國強的動員下,學院的建設者們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完成了這個“死任務”。“所有參與碧桂園學院建設的單位都知道,這是集團最重大也是最緊急的扶貧工作,是死任務,也是沉甸甸的責任”,碧桂園工程部經理陳林于今年6月調到項目部增援,他到職以后,吃住都在項目部,每晚都要到工地巡視,兩個多月沒有休過一天假。他說,學院建設不比開發項目,項目開盤可以推遲,但是學生開學不可以推遲,所有的同事都在盡全力工作,務必確保學院在2014年9月實現完美開學。
辦學思路更接“地氣”
當前,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前所未有。在今年6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支持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職業教育關系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長遠競爭力提升,關系億萬勞動力就業,既是教育問題,更是重大民生問題和經濟問題。
無獨有偶,在出身農家的楊國強眼里,成立這所面向貧困學生、全免費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除了希望能夠提升貧困家庭自我發展能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培養出大批急需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對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正因如此,以盧坤建院長為代表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人明確了這樣一個辦學思路,即校企融合,產教聯動,供教一體,供需結合。“在這樣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下,在與企業的深度融合當中,一方面抓專業課的課程建設,一方面抓專業建設以及教學改革,使得每個專業在培養學生技術技能的過程當中,灌輸一些領導學、管理學、營銷學、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使得我們的學生能夠在將來走向工作崗位之后,在生產基層的最基本單位成為領軍人物。”
具體而言,為了解決職業教育教師缺乏“接地氣”的問題,碧桂園職業教育將實行導師制,師生比按照10~15:1來配置。師資隊伍建設兩頭,一頭是專業帶頭人,一頭是年輕教師,中間則從碧桂園集團的規劃、設計、生產、營銷等各個環節上選人,實現產學互動,讓學生在師徒制的體制下學到更多技術。
據盧坤建介紹,目前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從全國各地知名院校引進了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企業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作為專業帶頭人。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各專業形成由專業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具有一線實踐經驗的企業工程師相結合的教師團隊共51名。現在開設的四個專業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50%以上,保證了學生課堂學習與企業實踐結合,校企對接、高度融合。
教學上,學院把課程的落腳點分解到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去,有的在課堂上完成,有的讓學生下工地解決。教材由專業教師和碧桂園的工程技術人員編寫,解決傳統高職教學內容是本科 “壓縮餅干”的缺陷。
“我就是從農村跟著老師學蓋房子出來的,把工地當課堂,也參加過職業培訓”,楊國強深知校企融合的重要性,在提交政協提案和創辦碧桂園職業學院之前,甚至專門對德國的職業教育也有過一番研究。他說:“在職業教育方面,德國便是成功的典范,其執行的‘雙軌制職業教育’恰恰是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培養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形式,正是通過成功的職業教育,為‘德國制造’提供了大量優秀的產業工人,也成為德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源泉。”
正因如此,在楊國強的安排下,碧桂園集團在規劃設計、園林設計、園藝、物業服務以及酒店管理等各方的高端人才參與碧桂園職業學院課程的開發;同時在電子安防、太陽能、家居、石材、工程施工等各個方面,碧桂園集團也會為學院的學生提供豐富的實習和就業崗位。
“優秀的學生到碧桂園系統月薪可以給到1萬。現在就看你們拿什么去教給學生,讓學生畢業后為產業服務的能力水平能夠上月薪1萬。”楊國強曾這樣向盧坤建表示。與之相對,這批在專業教育系統中成長的學生,也有望成為碧桂園未來發展最重要的人才儲備基地。
“不計投入”的全免費大學
“當我收到錄取通知書之時,真沒想到這個學校是這么漂亮”,今年19歲的陳小佳第一次踏入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之時,高大雄偉的教學樓、干凈整潔的宿舍、碧波逶迤的湖畔、設備齊全的運動場至今仍讓他無法忘懷。
2014年,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共招生300人,未來的總招生規模將達到2500人。學院的專業設置與碧桂園涉及到的行業緊密結合,開設酒店管理、物業管理、工程造價、建筑工程技術四個專業。據了解,將來學院還會開設建筑類、機電類、房地產類、旅游類、計算機類和財務會計類等專業群的專業。
對于像陳小佳這樣的無力支付學費的貧困學生而言,就讀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意味著他們的家人無須為昂貴的學費而四處奔波。據學院院長盧坤建介紹,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以 “辦慈善高校,助貧困學生,育精英人才,為社會服務”為宗旨,對貧困家庭學生實行免學費、教材費、食宿費,并提供服裝費、床上用品費和寒、暑假探親往返路費等,使受助學生“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因為家里沒錢,本來我是沒有機會再讀書了,但這間慈善的免費學校不僅給了我們這些貧困的學生一個讀書的機會,同時還給了我們畢業之后推薦到碧桂園集團的工作機會,很感謝楊國強先生為我們這些貧窮孩子和我們的家庭帶來新的夢想和希望”,對于許多像陳小佳一樣家庭貧困、但滿懷理想的年輕人而言,是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的錄取通知書讓他們重新點燃對人生的希望。
為了讓學生們擁有優越的學習環境與設施,楊國強對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可謂不計投入。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創辦投入的資金達到4.5億元。筆者計算了一下,當前廣東地區職業教育成本約為每個學生每年平均3萬元,也就是說按照碧桂園職業學院未來2500人的在校生規模,每年學生的培養成本將接近1億元,再加上楊國強自2002年起捐資興辦的國華紀念中學目前每年約有4000萬元的開支,以及每年捐在教育上的慈善資金,這意味著楊國強每年在慈善和教育投入至少達到2億元,這對于任何一位國內富豪而言都不是一筆小數目。這樣算來,楊國強就超額兌現了他“一年捐一億”的承諾。
在昨天的開學典禮上,楊國強操著一口不怎么流利的普通話,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我很少出來發言,不管是我們公司的周年慶典還是酒店開業,但今天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日子,因為這是我們在教育事業的又一個重要時刻”。
在今年的政協會議中,楊國強提交了一份呼吁社會重視和發展職業教育的親筆提案,他寫道:“如果未來所有年輕人都在20歲以后才出來工作,他們都接受過良好的職業教育或大學教育,二十年后我們的國民素質與生產力必然能達到超級強國的水平,中國也必定成為世界第一的強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