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09-25 09:20:27
2014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的可轉債在交易所掛牌上市后不久即遭大股東拋售套現。
一般而言,可轉債的發行往往首先向上市公司的原股東優先配售,原股東優先配售后的余額(含原股東放棄優先配售部分),采用網下對機構投資者定價發行和通過交易所交易系統網上定價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例如,通鼎光電控股股東通鼎集團優先配售通鼎轉債230.68萬張,占發行總量的38.45%;公司實際控制人沈小平優先配售通鼎轉債39萬張,占發行總量的6.5%。二者合計配售269.68萬張,占發行總量的44.95%。與上述兩家股東獲配的比例相比,機構投資者網下、社會公眾投資者網上的中簽率僅為0.22%。
事實上,由于可轉債交易并未設置限售期,大股東擇機減持套利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通鼎轉債于今年8月15日開始申購,配售面值為100元/張。9月5日正式上市交易時,通鼎轉債的開盤價為130元/張,最高曾探到136元/張。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2014年年初至今共有9只可轉債新上市發行。其中,大股東拋售可轉債套現的情況多發生在深交所上市的新增可轉債上。據悉,最新的吉視傳媒17億元可轉債于今日在上交所掛牌交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