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5 00:59:2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自全球金融危機后,除卻人為的大規模干預和刺激,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傳統制造業的增速在不斷下滑。這時候,高速增長的服務業成為傳統制造業經濟體轉型中的亮色。
中國企業聯合會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為13.86%,利潤增長率9.72%。8月,中國匯豐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4.1,創17個月最高。
上海市商委相關人士曾對記者表示,上海的服務業保持著年均30%的增速。尤其是金融業和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將為上海正在培育的高端制造業未來幾年發力提供強大的支持。
而在經濟活躍度高和創新能力強的長三角地區,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三)正是逆勢高增長的技術出口企業的樣本代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知,自2010年以來,華三年均銷售收入保持20%~30%的增長。今年前7月,其出口額同比劇增44%。
這與傳統制造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增速形成了鮮明對比。
華三的前身是華為3com(華為三康)公司,是華為和美國3com公司合資的技術型出口企業,現在為美國3com公司的子公司,其出口產品80%面向歐美日市場。
產品線包括二三層交換、路由器、epon、防火墻、安全、無線等系列產品,客戶主要是金融、教育、政府等機構。
與華為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華三的市場以美歐日為主。在被3com收購之前,華三與日本NEC有密切的業務關系。現在,華三在日本市場上主要依托NEC來銷售其產品。
目前在美歐市場,華三主要與惠普合作,由惠普幫助推廣及銷售其產品。惠普早在2009年就宣布自己已經轉型為服務外包商,不再是傳統的PC制造商。
“如果用中國團隊直接去銷售,除了一些交流障礙之外,會碰觸到政治和貿易壁壘。”華三的一位主管說,所以華三轉而采用所在國具有優勢的品牌來助其銷售。NEC和惠普正是這樣的品牌。
而NEC和惠普也需要選擇思科之外的產品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
在企業網用戶的全球份額上,思科占到60%~70%,是全球第一,華三占百分之十幾,位列第二。華三的策略是選擇一些具有本地優勢的合作伙伴,生產差異化產品,借力拓展發達經濟體市場。
歐美經濟復蘇承壓,使得占絕對份額優勢的思科受到較大影響。
NEC和惠普作為歐美市場重要而規模龐大的服務外包發包商,承接的往往是系統整體項目。華三與這兩大服務外包發包巨頭保持著多年合作關系,早就在整體項目的單項或者多項業務中具備優勢,主要幫助NEC和惠普做環保和技術創新支撐,也因此華三的業績取決于NEC和惠普的市場銷售。
而服務外包市場近5年來一直保持增長,IT和云計算服務市場每年保持著10%的增長。
對于今年下半年的技術出口預判,華三認為如果NEC和惠普財年任務完成的話,華三出口銷售將保持20%~30%的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