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9-17 07:21:20
證監會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三大亮點:明確市場的主體是專業交易商隊伍,拓寬期貨公司業務范圍,確定期貨公司發展目標是國際化機構
期貨業在經歷多年的“山重水復”后,終于迎來“柳暗花明”。
在首屆“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研討會”召開前夕,證監會昨日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了行業未來創新業務發展路徑和機構對外開放程度,同時,也強調了加強投資者保護和牢牢守住不發生風險的底線。
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意見》在創新會議前發布,一方面體現了貫徹落實新“國九條”精神的具體措施,另一方面,也為未來行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一是明確了市場發展主體,即專業交易商隊伍和機構投資者;二是拓寬了業務經營范圍,為公司轉型升級進行鋪墊;三是明確了國際化發展目標,擴大境外市場的服務范圍。
初定八項舉措
隨著期貨市場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市場功能日益發揮,服務國民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公司在資本實力、合規狀況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不過,由于期貨及衍生品行業業態較為單一,服務能力與實體經濟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期貨市場的發展。
此外,新“國九條”將提高證券期貨服務業競爭力作為重要目標,在此背景下,為了加快推動行業創新發展,滿足實體經濟日益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需求,《意見》以增強競爭能力、服務實體經濟為主線,對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重點提出了八大舉措:一是大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二是努力增強期貨經營機構競爭力。三是適時放寬行業準入。四是探索交易商制度,培育專業交易商隊伍。五是逐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對外開放。六是穩步發展場外衍生品業務。七是加強投資者保護。八是加強風險防范。
業內人士表示,《意見》的出臺為行業創新發展確定了路徑,將進一步推動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進一步提升期貨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方面的作用。
行業發展大有可為
《意見》的發布,不僅預示著監管層對現有的業務制度或進行“松綁”,而且也為其他創新業務明確了方向,同時,也對期貨公司提出了國際化的發展目標。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與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意見》最大亮點有三點:一是明確了市場的主體是專業交易商隊伍,二是拓寬了期貨公司未來業務范圍,三是期貨公司未來將是以國際化為目標的機構。
胡俞越說,《意見》明確期貨經營機構作為期貨及衍生品服務提供商的基本定位,未來期貨公司可開展業務會逐漸增多,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投資咨詢、境外代理,風險管理、中間介紹和自營業務等,期貨公司業務范圍擴大,有助于培養其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有助于打造國際化的期貨機構。目前期貨公司數量偏多,未來并購重組仍會繼續,但并購范圍顯然擴大了,從行業內到行業外,從境內到境外,說明行業發展已經處于轉型階段。
胡俞越認為,目前期貨業既有挑戰也有機遇。監管層允許金融機構混業經營,對于期貨公司來說勢單力薄,面對其他金融機構,期貨公司優勢可能不明顯,但可以通過發揮風險管理和定價服務優勢,來迎接金融業混業時代到來。
南華期貨總經理羅旭峰表示,《意見》提出探索建立以套期保值和風險管理為目的的專業交易商制度,這是為期權采用做市商交易而進行制度上的完善,因為期權采用做市交易機制是最好的選擇。同時,《意見》支持金融機構和產業客戶在風險隔離、防止利益沖突的前提下發展成為專業交易商,說明未來其他創新業務也有采用做市制度的可能。此外,《意見》在首屆期貨創新大會召開前夕出臺,為行業發展打開了想象空間。
宏源期貨總經理王化棟表示,《意見》在創新大會前發布,一方面是落實新“國九條”精神,積極采取措施,加快推動行業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對期貨公司創新發展和國際化目標進行了定位。《意見》提出逐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對外開放,說明期貨市場開放度還遠遠不夠,期貨市場本就是一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市場,現在擴大對外開放度,未來市場將大有所為,例如允許在境外設立、收購公司,為境內企業“走出去”提供配套金融服務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