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8-27 08:29:03
每經編輯|陳小雨
每經記者 王辛夷 發自北京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合作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19條政策措施做好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工作。此次規劃涉及的受援方包括三峽庫區19個縣(區),其中重慶所轄15個,湖北所轄4個。
《規劃》提出,要支持每個縣(區)至少形成1~2個特色優勢產業,明顯提升庫區生態農業、旅游業、商貿物流業等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要努力使庫區自我發展能力顯著提高,公共服務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重慶三峽學院教授熊建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目前三峽庫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低,但旅游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很大。
《規劃》介紹,三峽庫區城鄉面貌和居民生活水平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12年,三峽庫區地區生產總值4986億元,人均29583元,扣除物價因素,分別比1992年增長了15.9倍和14.7倍。僅2008年到2012年四年里,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引進資金總額就達到1049億元。
熊建立介紹,近幾年三峽庫區經濟發展水平確實有了明顯提高,但問題仍很明顯。熊建平用“小、散、弱”三個字來總結大壩興建前的庫區產業結構。移民后,許多援建企業關閉破產,產業發展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雖然國家補助盤活了該地區的部分存量資產,對口支援政策也使庫區在西部開發開放中占得先機,但十幾年過去,三峽庫區仍以機械制造、能源建材等資源利用型產業為主,新興產業發展不足,產業結構相對落后。長江三峽這一國內外知名旅游品牌并沒能帶給庫區豐厚的經濟效益。他認為,在旅游綜合開發方面,對口支援工作仍大有可為。“通過合作開發的方式,給支援和受援雙方都帶來經濟效益,才是市場的做法。”
《規劃》提出,要做大做強以柑橘為主的水果產業,大力發展茶葉、榨菜、中藥材、肉牛、肉羊等特色農產品。穩定生豬生產,拓展農產品深加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熊建立介紹,這一區域雖然耕地稀缺,但林業用地資源豐富,在此基礎上發展生物質能源、生物建材等新興產業,潛力很大。
《規劃》對三峽庫區物流產業發展也做出了具體安排:統籌規劃建設樞紐型物流園區、物流基地和專業物流配送節點。積極引導和整合物流企業在交通條件較好的秭歸、巴東、萬州、涪陵等地集聚發展,鼓勵大型物流企業到庫區設立分支機構、與當地企業合資合作或兼并重組,清除影響地區間商貿流通的制度性約束。
熊建立認為,三峽庫區地處長江經濟帶中間位置,是東西經濟發展的洼地。在新一輪的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國家加大對庫區投入,對于庫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意義重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