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記者觀察:被誤解了的張維迎和林毅夫

2014-08-26 00:51:37

記者 王辛夷 李澤民

在一間局促的會議室內,張維迎和林毅夫出現在一個角落里。在他們的中間,是比他們年長的著名華裔經濟學家黃有光。

落座,會議開始,說到酣暢處的張維迎,把襯衣領子提了一下又一下。話筒傳到林毅夫手中時,他騰出右手,向右輕推,一下又一下。

這場持續日久的爭論,就這樣被切分齊整,市場和政府擁躉者都眾。

新近搬了辦公室的張維迎,說他更關心30年后的中國。同時他強調,其實他對現實的經濟和制度并不悲觀。

而林毅夫也說,我不反對市場,我們爭議的差異是回到斯密觀點還是方法上。顯然,輿論也好,學界也好,對他們二人都誤解很深。但長期以來鮮明的個性,公眾不期然地給他們戴上了帽子,包括一些熟悉他們的好友。

經濟學家姚樹潔說張維迎太率真、太急躁,不具備中庸之道。林毅夫就不一樣,他學會了中庸之道,他原來的手下易綱、海聞都從了政。這也有道理,梳理這幾年的總理座談會,林毅夫已經被邀請參加了好幾次。

而張維迎在業界贏得的贊許卻廣泛得多,他曾經有“競星劍”的稱謂。此劍鋒芒畢露,但劍尾流星也會傷及自身。

作為同是張、林二人共同好友的經濟學家韋森,在這場爭論中把支持的票投給了張維迎,但把朋友情分的票投給了林毅夫。曾在一個多月前主導了這場爭論的韋森,不愿多言。但知識分子關照現實的情懷,可在8月11日他在微信圈里的話予以管窺:這些年來,常常自問,是否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稟賦乃至信念遮蔽了自己“客觀”無偏地觀察世界現象的眼睛?

為什么對同一個社會現象不同的經濟學家會看到一幅不同的畫面乃至看成完全不同的東西?

是否一些固有的信仰和信念使每個觀察者都戴著一幅有色的不可超越的眼鏡觀察和認識世界?

如果每一個學人都能這樣反思自己,這個世界會多一分寬容和理解,也會更多地和而不同,多樣發展。

如今,張維迎離開了光華,搬到了與林毅夫同在的一個機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