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8-25 10:14:06
每經編輯|陳小雨
每經記者 周程程 周洲
天津石化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利好。
“天津將重點發展石化產業基地,始終將石化產業作為重要的支柱。”這是8月22日,天津市石油化工辦公室主任張東昇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石化聯合會)與天津市政府聯合召開的“2014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化工展”新聞發布會上所述。對于具體的發展思路,張東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是建設南港工業區為中心的石化產業基地。”
目前,國內石化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普遍。
據石化聯合會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全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過7億噸,加工量4.8億噸,產能利用率僅68%,產能超過需求2億噸;磷肥產能超過國內需求100%,企業庫存大幅增長,利潤普遍下滑;甲醇行業平均開工負荷約59.5%,產能過剩約1000萬噸。
對于過剩的原因,石化聯合會副會長趙俊貴分析,受經濟驅動影響,多年來,我國石化產業發展迅速,大宗石化產品產能成倍增加,化肥、純堿、燒堿、硫酸和農藥等許多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這些產品的產能已超出中國國內市場需求,產能過剩矛盾十分突出。
然而,在部分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同時,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產品仍然短缺,需要大量進口才能滿足市場需求。中國石化產品總體上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技術含量、附加值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
趙俊貴表示,要解決中國產能過剩和產業升級的矛盾,一方面必須采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研發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實現產品高端化、差異化,成為石化企業贏得未來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另一面要通過國際貿易,拓展國際市場。
在此現狀下,天津也對石化產業發展有了新的思路。張東昇表示,天津將建設以南港工業區為中心的石化產業基地,已規劃了200平方公里,以承接重大產業項目為重,以現代港口為支撐,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負責建設開發運營管理。
“南港將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世界極的石化產業基地和國家級的循環經濟開發區。”張東昇說,目前,殼牌、巴斯夫、中石油及中海油等20余家世界石油500強的企業公司,已經落戶南港,凈投資達到3000億元。
“預計到2018年,天津石化產業總產值將突破1萬億元。增加值將突破3000億元,利稅總額將達到2000億元。”張說。
此外,在目前社會各界對于產業綠色發展的要求下,天津在石化產業方面也做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探索。
對于未來石化的發展趨勢,趙俊貴表示,目前對于發展清潔能源仍在探索。未來中長期發展階段,全球石化產業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石化產業發展速度都將超過GDP增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