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寶寶”助公募規模創新高 券商私募“魚躍龍門”仍待時日

2014-08-15 01:42:14

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資管混業新政一年多,基金、券商、私募等行業在資管市場“跑馬圈地”之后,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基金公司以7.25萬億元總資產管理規模依舊保持著自己的行業地位。券商資管定向資產管理計劃井噴,截至今年上半年,受托管理資金總額達到6.82萬億元。截至7月4日,完成登記私募規模近2萬億元。

曾大喊“狼來了”的公募基金領域并未遭遇太多的對手,相反,私募基金領域則引來各路資管“大鱷”。面對混業之下如何突圍的思考,各大資產管理機構強調以守為攻,守住自身的主營業務。

公募基金規模創新高

在各類資產管理機構爭相進入資產管理業混戰后,如今,格局初定。

盡管股市低位徘徊,然而借助互聯網金融浪潮,公募基金今年以來規模迅猛發展。根據Wind數據,2007年末公募基金 (包含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3.28萬億元,但隨著漫長熊市來臨,公募行業資產管理規模一直在2萬億~2.5萬億元徘徊。

2013年以來,由于各類“寶寶”崛起,公募基金規模再次膨脹。今年上半年,全行業91家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規模合計3.61萬億元,相比年初增長15%,創出近年新高。

規模增長的背后,公募基金產品結構也發生逆轉。隨著部分封閉式基金到期“封轉開”,封基規模有所下降;開放式基金中,股票型規模由年初的1.08萬億元下降至1.005萬億元,而貨幣基金數量由年初的99只增至131只,規模從不到1萬億元增至1.59萬億元。除此之外,截至6月底,包括受托管理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和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在內的基金公司募集資產接近1.5萬億元,基金子公司管理的資產也突破1.38萬億。

券商資管方面,來自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券商受托管理資金總額達到6.82萬億元。而據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截至7月4日,完成登記私募規模近2萬億元。

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私募證券管理機構1036家,管理基金1902只,管理規模2697億元;私募股權管理機構2080家,管理基金2687只,管理規模15131億元(含美元基金2834億元人民幣);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機構421家,管理基金604只,管理規模1798億元(含美元基金254億元人民幣);其他類基金管理26家,管理基金產品37只,管理規模150億元。

而據格上理財統計,今年上半年,有明確投資顧問的陽光私募共發行428只產品,其中,股票型(含股指期貨對沖)占比43.67%,有明確投資顧問且有清盤公告的產品合計25只,提前清盤14只,到期清盤11只。

創新產品數量不多

由于投資范圍各異,資管行業長期以來各自為戰。不過,創新空間打開之后,泛資產管理行業的創新產品卻乏善可陳。

公募基金的創新依舊圍繞著互聯網金融展開。今年,廣發、南方兩家基金公司雙雙瞄準大數據權益類產品創新。其中,廣發基金和中證指數公司及百度合作,三方推出中證百度百發策略100指數;南方基金則與新浪財經合作,推出“財經大數據策略指數”。

百發策略100指數以百度提供的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技術,在因子分析框架下,將金融大數據信息與股票信息進行綜合測度,采用量化算法構造基于百度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的綜合情緒模型進行指數選樣。南方基金的財經大數據策略指數,是通過對新浪財經和新浪微博 “財經大數據”定性與定量分析,找出股票熱度預期、成長預期、估值提升預期與股價表現的同步關系,構建策略因子,選出具有超額收益預期的股票,構建、編制并發布策略指數。

泛資產管理行業中的創新屈指可數。一位券商資管研究員表示,今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創新缺乏亮點。而另一位陽光私募基金研究員則稱,今年期貨私募發行井噴,不過仍談不上產品創新。

資管行業混業經營,無關產品創新的各種平臺合作正火熱展開。近期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產品的備案信息顯示,206只成功備案的私募基金中,38只產品的基金類型是基金專戶(子公司),其中超過六成投向期貨。盡管已經獲得獨立發產品的身份,但私募基金依舊借助公募基金子公司或者信托公司平臺“產子”,凸顯出部分私募基金品牌募資劣勢格局未改。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也繼續樂于扮演搭建統一平臺、類似資金掮客的角色。

重拾主營業務優勢

投資門檻的存在,也讓各大資管行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戰線分明。“圍墻”拆除之后,看似能分到的蛋糕更大了,但各大資產管理機構反而更為看重自身的傳統優勢。

“大多數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不會輕易涉足自己沒有優勢的領域。”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對于很多私募而言,無法承受開展公募基金業務需要的設備以及渠道成本,而對基金公司來說,專戶業務就相當私募業務,但多年以來,能夠把專戶做好的基金公司寥寥無幾。專戶強調的是絕對收益,公募基金強調相對收益,在注重相對收益的投研環境里做絕對收益產品,會面臨種種障礙。”

“未來競爭更為激烈,資產管理行業的平均水平將會提高,但是優秀的資產管理機構永遠都是少數。”上述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稱。

“母公司主要精力會放在公募上,這塊規模、收入穩定,是吃飯的本錢。”華南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做好公募業務,基金公司核心的能力是投研能力,這塊做好了,一樣會有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