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5 01:40:4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短短兩個多月內,北京就有4家P2P網貸平臺負責人跑路,P2P的地域神話基本可以宣告終結。此外,網貸平臺頻遭黑客攻擊,加之監管政策遲遲未落地,P2P平臺普遍感到焦慮,投資者對平臺的信任度也在下降。
昨日 (8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不少P2P網貸平臺為了增加投資者信任度,紛紛推出新招。繼積木盒子推實名制借款項目和第三方法律證據托管、宜信及共富網引入保險等之后,銀客網亦推出倉儲擔保項目 (存貨抵押借款項目),以期給投資人本息保障添籌碼。
銀客網總裁林恩民稱,“較之融擔機構擔保融資方式,存貨抵押融資更符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對企業經營狀況影響小,還能更直接掌握企業經營數據,提前預知風險,增強項目的安全性,也進一步加強了P2P平臺風險控制,使投資者更加安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則認為,推增信方式主要是出于打消投資人受行業負面影響的疑慮和在監管層中獲得好評,會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必然也會增加平臺運營成本。
銀客網推倉儲擔保項目
面對信任危機,多家P2P平臺積極推出新的增信方式。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繼日前網貸平臺推第三方法律證據托管和引入保險之后,銀客網則推存貨抵押借款項目,開啟網貸平臺與金融倉儲合作的模式。
存貨抵押是指企業以自有存貨作為抵押物向出借人申請融資,并由第三方倉儲機構負責監管存貨,所押存貨需到工商局辦理動產抵押登記,可有效規避一貨多押風險。
對于此舉,林恩民表示,以“實物直擔”打破以往融資擔保方式是一次新的探索,有助于在中小企業和P2P平臺之間架起一座更順暢的融資橋梁,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P2P平臺風險控制,使投資者更加安心。
某業內人士亦分析稱,相比融資擔保,直接使用存貨抵押的方式更加符合小微企業經營特點,充分利用抵押物價值,減少金融中間環節,降低企業綜合借款利率、減輕還款壓力,降低項目風險。
談及如何審核監管存貨抵押,林恩民稱,首先,平臺派專業團隊對借款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并將綜合考量所在行業整體狀況、企業自身經營風險、抵押物流通性,處置成本等因素,設定抵押率及抵押物總價值下限。其次,借款企業、銀客網及第三方倉儲機構三方將簽署 《庫存監管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共同對低押物進行盤點,銀客網有權要求抽選開箱查驗貨品,第三方倉儲機構將盤點結果作為監管系統初始化數據。此外,第三方倉儲機構每天須給銀客網反饋監管信息,開放監管系統接口,銀客網可實時查詢抵押物貨值、貨量、出入庫信息,并可以通過視頻來監控監管倉庫及抵押物狀態。一旦抵押期內由于監管不到位,造成抵押物損壞、缺失或低于監管下限時,由第三方倉儲機構提供代償責任。
意在消除投資者疑慮
“主要是出于打消投資人疑慮,平臺跑路的負面消息會影響投資者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度,導致撤資行為頻發。此外,這也符合監管的透明化、自律發展要求。一旦監管意見落地,不少平臺會倒閉,P2P平臺希望打消投資人的疑慮同時在監管層處獲得‘好評’。”錢海利說道。
錢海利同時表示,增信方法會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如果平臺增加了增信措施,必然會增添運營成本。當成本攤到投資者身上導致收益率下降時,投資者依舊會轉投高收益的平臺。推出這些增信方法的平臺本身就是業內口碑較好的平臺,對P2P行業整體的風險依然無法改善,也只是在博眼球,吸取更多用戶注資。
共富網CEO隋阿寧表示,平臺紛紛推出新招一方面說明平臺在監管政策日益明朗的大環境下,主動自我完善,使之符合監管層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為了給平臺增信,讓投資人充滿信心。每個新生行業大多都會經歷這一階段。個別人的行為會給行業發展帶來一定波動,但朝陽行業總會朝著好的趨勢發展。P2P平臺積極為行業增信,投資人也在觀望,這種增信需要一段時間。
網貸之家高級研究員孫斯寒提醒投資者,上半年平臺積累的風險存在一定滯后性,需特別注意運營不規范的平臺或打新嚴重的平臺情況。政策上,銀監會持續放風“去擔保化”、“去資金池”,雖然政策逐步明朗,但作為投資人還是要盡量回避有明顯自我擔保行為和資金池的平臺。此外,因臨近四季度,一些小的、高息的深圳平臺也要留意流動性風險,關注大額企業借款平臺的風險,尤其是資金流向房地產行業的P2P平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