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6 01:13:58
每經編輯|文/孝康
“宿遷基地是蒙牛牧場主大學在華東大區的分校,剛起步,教學環境和設施還土點兒。有起步才能有進步,否則永遠原地踏步。宿遷基地建在牧場里,非常接地氣,學員要走進牧場邊演示、邊探討、邊學習。飼料怎么攪拌精細、什么樣的水槽好、風扇得多高合適、降溫到底用水淋、霧噴還是水空調,這些問題只要走進牧場一目了然。有學員給宿遷基地打的評語是 ‘有感受、有感觸、有感悟’,說到我心坎里上了。”軍人出身的蒙牛奶源華東大區總經理劉向陽表示,宿遷基地將秉承蒙牛牧場主大學的教學宗旨,促進300到3000頭的奶牛養殖建設與發展,向中小型規模化牧場提供技術支持,為行業儲備技術人才,并探索出一條在牧場里實戰教學的新路子。
7月31日,蒙牛牧場主大學在華東大區的宿遷基地正式落戶于泗陽縣一品牧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一品牧業),來自蒙牛華東一線監管員、技術處人員及君樂寶技術處、奶源負責人,還有個別牧場主一起參加了第一期持續兩天的脫產培訓。教職工帶領學員們走出教室、邁進牧場,從理論學習到實踐動手能力提高養殖水平,劉向陽要求 “學員完成幾期學業后須具備任職技術部長甚至首席飼養官的資格”。
牧場里的實戰教學
劉向陽告訴筆者,一品牧業雖然奶牛不多,但牛奶質量高且一直很穩定,微生物檢測從未超標,“做一品人,干一品事,育一品牛,供一品奶”的企業宗旨與蒙牛牧場主大學所提倡的“好人養好牛、好牛有好奶”的精神也是一致的,這是為啥要把宿遷基地放在一品牧業的原因所在。
此次教職人員具備多年一線工作經驗,用劉向陽的話說就是“跟牛在一起的時間比跟媳婦相處的時間都長”,如蒙牛的合作伙伴上海延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亮,科班畢業、做過獸醫、留過學,曾管過6000頭奶牛的牧場,被稱為“教父級人物”。
“這么多年的講授經驗告訴我,實戰教學效果更好,有什么問題可以立馬指出來,然后大家一起討論。”陳亮告訴筆者,國內牧場養殖最難改變的就是人,若一味地搞課堂教學,只能告訴學員要做什么,但實戰教學,學員不僅知道要做什么,還能知道怎么做并立馬動手做。
宿遷基地所在的一品牧業牧場主張修志,個子不高、身體偏瘦、皮膚略黑、性格內向,話雖不多但懂得表達,他坦言,宿遷基地落戶在自家牧場,正好給了他“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機會。“老師能幫我們找出問題也能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議,人家用三層的賓州篩推晃幾下,就發現喂養的飼料精細度還有待提高。”張修志笑言,恨不得老師能把牧場里所有的問題都指出來讓自己一一改正。
為行業儲備技術部長
“未來5-10年,國內傳統模式養殖將逐漸向人才型轉變,富源牧業、西部牧業和現代牧業都在追求規模化和機械化,這個節骨眼上,駐在牧場里的監管員若不及時轉型,到時就只能被迫二次轉業。”劉向陽不諱言道,每個學員都要把授課內容在牧場里親手過幾遍,以后還會有實操結業考試,不及格的、不熟練的絕對不行,別以為拿個筆、帶個本,寫寫畫畫糊弄一下就得了,宿遷基地里一旦發現“南郭先生”一律剔除隊伍。
監管員范玲童和皇建新向筆者透露,來宿遷基地參加培訓的學員都是主動報名的,君樂寶的5位學員專程從徐州趕過來,大家都意識到了,無論是立事業還是養家糊口,監管員都得升級為技術部長才行。
蒙牛在加大技術部長人才儲備的力度,宿遷基地請來的教師五分之三都是蒙牛系統內部的技術人員,如蒙牛華東宿遷質量技術處處長支永兵、資源技術中心工程師田茂和范文強,而工藝工程師蘇海軍和設備工程師谷瑞軍也將陸續走上講臺為學員授課。
為了讓學員學到“真本領”,支永兵在牧場里演示如何進行糞便分離和飼料精細度檢測,教學員使用快速檢測液查檢乳房炎,并傳授如何通過“一看、二聞、三摸”掌握牧場概況。
劉向陽最后表示,宿遷基地教學要從種植、飼喂到生產等一系列環節更直白的向學員展示,做到親自示范、親自指導、無障礙溝通,逐漸打造一個具有年齡層次的技術部長后備團隊,為蒙牛日后自建牧場和牧場建設指導甚至是整個奶牛養殖業儲備技術人才。
(文/孝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