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8-05 08:50:07
P2P網貸門戶“網貸天眼”發布的數據顯示,列入統計范圍的610家代表性P2P平臺,7月份網絡貸款成交總額達到了205.46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環比增長約35%。
每經編輯|陳小雨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盡管去擔保化、資本金門檻等監管思路正漸漸浮出水面,卻并未影響P2P網貸行業加速發展的勢頭,新上線平臺和投資人活躍人數等仍在增加。
昨日(8月4日),P2P網貸門戶“網貸天眼”發布的數據顯示,列入統計范圍的610家代表性P2P平臺,7月份網絡貸款成交總額達到了205.46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環比增長約35%。
多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7月P2P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大量風投資金涌入和新上線平臺發布大量活動標,另外,行業成交金額多集中在大平臺格局尚未發生根本改變。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指出,交易額的迅猛增長也反映出P2P行業的用戶、資金規模、平臺數量在激增,這樣風險覆蓋面將擴大化,對監管的需求和行業自律行為就顯得尤為迫切。
7月新上線平臺明顯增加
昨日,網貸天眼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P2P網貸行業出現加速發展的局面,新上線平臺、投資人活躍人數等均有明顯增加。其中,7月份新增P2P平臺比6月份多增加30家;7月國內平臺日均活躍人數維持在54000人,而市場成交總額更是首次突破200億元。
“與去年相比,網貸行業高速發展的局面繼續維持,在風投資金大量涌入的刺激下,網貸行業的吸引力和認可度將繼續加大。由于世界杯的熱潮,部分平臺推出了眾多的促銷活動也吸引了很多投資人,而且一些新上線的平臺發布了大量的秒標和活動標,從而也促使了成交額的明顯增加,使得P2P行業吸金能力進一步強化。”網貸天眼數據分析員高才業表示。
高才業指出,行業成交金額多集中在大平臺的格局尚未發生根本改變,由于網貸行業仍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存活時間較長以及資金或背景較為雄厚的大平臺對于投資人的吸引力有目共睹,特別是最近多家風投資金進入網貸行業,進一步提高了大平臺的聚合作用。
共富網CEO隋阿寧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相比40多萬億的儲蓄存款,P2P行業的份額可以說微不足道。環比增長快,只能說明互聯網金融底子薄,基礎弱,需要政策扶持。
此外,網貸天眼監測數據還顯示,7月成交標綜合利率延續上月下滑局面,大體維持在18.69%左右,環比下跌1.01個百分點左右,同比下跌超過10個百分點。
“隨著網貸平臺的綜合利率逐步趨向合理,投資者扎堆涌向某一平臺某些標種的現象逐步減少,多數投資者操作上逐步趨向理性:一方面,盡量減少站崗資金,將資金投向一些綜合利率較低的普標,以避免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一方面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資金分流,除了將原來較為集中的資金開始分比例的投向不同的平臺外,部分投資者已經開始考慮投資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其他金融產品。”網貸天眼人士分析指出。
行業監管及規范化亟待解決
一邊是P2P行業加速發展,另一邊,網貸行業依然未能擺脫平臺跑路的陰影,部分跑路平臺甚至出現純詐騙傾向,行業監管及規范亟待解決。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7月份就有包括善合安財富等7家網貸平臺疑似跑路,投資者損失難以準確估算,其中僅善合安財富一家涉及資金就達1700多萬元。
“P2P成交額的快速增加,行業的迅猛發展會凸顯因監管缺失而造成的隱患。交易額的迅猛增長也反映出P2P行業的用戶、資金規模、平臺數量在激增,這樣風險覆蓋面將擴大化,對監管的需求和行業自律行為顯得尤為迫切。”錢海利指出。
隋阿寧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指出,成交總額環比增長快,說明互聯網的潛力巨大,加速度明顯,是傳統金融的有效補充。但另一方面,由于P2P的低門檻特點,上述數據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人涌入,大多數投資人并不具備風險意識,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平臺倒閉,將導致更多的投資人資金受損。隨著未來行業監管制度的建立,只有符合監管政策要求的規范平臺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