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長安領跑自主車企 新車驅動高增長

2014-07-31 00:28:1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在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遭遇“十連降”的背景下,長安汽車(000625,SZ)今年推出的中型SUV車型CS75加價銷售的情況格外引人關注。

“CS75正價銷售,無論預定哪款車型,都要等2~3個月。”北京地區一位長安汽車經銷商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短期內這款車型的銷售情況不會發生變化。

“產能不足,加上市場認可程度高,造成了CS75的加價銷售。”一位長安汽車內部人士指出,這款車型將挑戰長城哈弗H6的 “霸主”地位。

實際上,長安汽車與長城汽車的競賽不僅體現在SUV車型上,在銷量、利潤增長,以及行業預期上,業內已在討論長安汽車取代長城汽車市場地位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長安汽車銷量高增長的同時,作為大股東的長安集團已累計減持8995萬股,變現超10億元。

多點突圍驅動銷量增長/

“逆襲”成為業內評價長安汽車時最常使用的詞。長安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銷量74.8萬輛,位居行業第一。根據乘聯會數據,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35.8萬輛,同比增幅達到39.1%。

去年此時,汽車行業最 “閃耀”的自主品牌還是長城汽車。2013年上半年,長城汽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4.4%;凈利潤同比增長超七成。但是一年后的情況已今非昔比,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狹義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6%。

由此,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易主、長安汽車能否取代長城汽車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中國汽車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安慶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長安汽車車型銷量分配、轎車與SUV車型、MPV車型的均衡分布,成為其優于長城汽車的最重要因素。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轎車、SUV車型和MPV車型的銷量占比分別為19.94萬輛、5.97萬輛和9.87萬輛,逸動、CX20、CS35、CS75等多個車型領銜自主品牌細分市場,多點突圍成為銷量增長的關鍵因素。

對此,長安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龔兵向記者表示,自主品牌發展至今處于品牌分化加劇階段,保持產品線的豐富性是必要的。

反觀長城汽車,今年上半年,哈弗品牌銷量達到17.17萬輛,占長城汽車整體銷量超60%;而哈弗H6一款車型的銷量占哈弗品牌銷量超過80%。“對H6的過度依賴成為長城汽車提升增長空間的阻礙。”一位自主品牌經銷商表示。

更為嚴峻的是,哈弗H6在單車月銷量超過2萬輛之后,增長瓶頸逐漸顯現,與此前動輒超過20%的增幅相比,今年以來H6月銷環比增幅整體呈現放緩趨勢。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表示,銷量增長最怕過度依賴某一款車型,風險過度集中。

“兩雙戰略”推進渠道改革/

在不久前的重慶汽車論壇上,龔兵著重剖析了長安汽車的營銷體系和渠道建設。他指出,作為產品的最終交付方,經銷商在企業戰略布局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此,長安汽車從2013年開始就將渠道改革提升到戰略高度。去年年中,龔兵開始推進“兩雙戰略”:使企業和經銷商都盈利的“雙贏戰略”,以及讓經銷商和消費者都滿意的“雙滿戰略”。

與此同時,長安汽車針對經銷商進行管轄模式變革。據了解,未來2~3年,長安汽車在“勸退”部分經銷商的同時,會加速引進新的經銷商。到2016年,經銷商數量將達到1000家左右。

龔兵表示,傳統4S店的渠道模式不可持續。“在自主車企所面對的市場里,那種規模大、形象完美的4S店只是一種模式,但不應該成為主導汽車行業發展最主要的模式。未來,在迷你店、城市展廳等新的方式上應該有更多嘗試,全國連鎖的以售后服務和維修為主的方式會變為今后一個非常普遍的形式,并將對傳統4S店的渠道模式構成沖擊。”龔兵表示。

除長安汽車,在本輪變革中走在前面的奇瑞、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都對渠道的整合和創新十分重視。長城汽車在過去3年多的高速增長中,網絡渠道也在加速擴張。

在2013年上海車展上,長城汽車宣布哈弗品牌獨立,由此開始獨立品牌運營和網絡建設。按照此前規劃,到2014年底,哈弗品牌4S店總數將超過400個,2015年超過500個。但一位自主品牌管理者指出,長城汽車網絡渠道的快速擴張無疑也會承擔很大風險。

CS75加價帶來“成長煩惱”/

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無論在銷量還是盈利方面,均處于自主品牌領先位置,因此引發了業內對于長安取代長城市場地位可能性的討論。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自主品牌企業的成長周期中各不相同,奇瑞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在各自高成長周期時,均因高于行業和自主品牌的增速備受關注,但都無法逃脫“波浪式”的發展規律。

他認為,長安汽車不會成為下一個長城汽車。雖然長城汽車專注SUV領域是一把雙刃劍,但就目前自主品牌的發展形勢而言,有其可取之處。在即將進入新一輪產品周期后,其專注的優勢會再度顯現。而長安汽車的本輪產品周期布局接近尾聲,效果顯著,但同時也伴隨著風險。

實際上,在銷量提升與渠道改革順風順水的當下,長安汽車因CS75加價問題已經遭遇了“成長的煩惱”。自上市以來,該款車型一直處于加價狀態,這對于處于低谷期的自主品牌難以想象,甚至有損消費者對于CS75的預期。

在此情況下,長安汽車官方發布聲明制止經銷商加價行為。即便如此,訂購CS75動輒2~3個月的等待周期造成的潛在消費者流失也不容小覷。

對此上述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產能是最大問題。”據悉,CS75在北京工廠投產,生產線尚未跟上產能需求。

更為嚴峻的是,隨著奇瑞汽車瑞虎5、比亞迪S6等自主品牌傳統SUV車型的加速擴張,留給長安汽車CS75的調整時間已不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