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8 00:19:5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牟旋 朱秀偉
每經記者 牟旋 朱秀偉
上周,傳統行業板塊個股集體上漲,引領滬指周K線收出長陽,突破60周均線壓制。那么,此次傳統行業板塊上漲性質是什么?又有哪些行業最值得關注?昨日 (7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邀請到鴻逸投資總經理張云逸、澤泉投資董事長辛宇、上海勤遠投資總經理傅真卿、海潤達資本總裁仇天鏑以及華南一家券商投資經理胡先生,與他們共同探討了對本輪藍籌股上漲行情的看法。
談大勢:藍籌行情有望持續/
NBD:上周(7月21日~25日)滬指大漲3.28%,其中以傳統產業為首的藍籌股表現尤其搶眼;與此同時創業板跌跌不休。各位認為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何在?
辛宇:首先,A股存在“蹺蹺板”效應。在目前整體弱勢的市場環境下,并無足夠資金支撐小盤股和大盤藍籌集體走強。因此,一旦主板走強,資金就會從小盤股抽離。
我們認為,上周行情分化是好事,權重股走勢比很多人的預期要強,這是市場環境明朗化的跡象,我們持樂觀態度。
張云逸:目前經濟逐漸走好,7月匯豐PMI初值升至18個月新高,說明穩增長政策見效。市場預期經濟向下空間較小。
由藍籌股主導的行情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可能不是長期的。
傅真卿:大盤藍籌中,地產、銀行股市盈率普遍在4倍~5倍;穩定分紅的公用事業板塊市盈率在6倍~8倍;具備競爭力的制造業龍頭股普遍處于7倍~10倍市盈率。加之分紅比例不斷提高,無論橫向還是縱向比較,大盤藍籌都已具備較大價值空間。
雖然二級市場資金主力也在創業板中發掘新興產業機會,但代表國家主要生產力的傳統企業,對產業資本和海外資本已極具吸引力。以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匯豐PMI數據向好與滬港通實施日漸臨近為契機,藍籌股在6、7月逐步走高,開始了一輪估值修復行情,也將使被動配置的公募基金轉向藍籌股,形成資金“蹺蹺板”效應。另一方面,創業板相當一部分個股股價處于高位,需待盈利提升以消化估值,此時中期整體業績增速又不達預期,故造成創業板個股股價普遍回調,修復估值。
論性質:滬港通引發“接軌”行情/
NBD:各位認為,本輪藍籌上漲行情的性質是什么?反彈還是反轉?
辛宇:一周的上漲并無多大代表意義,我們更多地將權重股目前上漲理解為一種交易性機會,市場熱度似乎不支持權重股引領行情持續拉升。
目前從短期看,權重股會補漲,原因有二:一是在2000點附近,大盤的平均估值水平是非常低的;二是在經濟數據向好且資金面緩解之后,股票成為最便宜的投資品種;第三,技術面也支撐藍籌股短期內進行價值修復。因此,本周藍籌股可能延續上升趨勢,而小盤股將進一步分化。不過,對于創業板的調整,我認為已基本到位,因此不排除出現小幅反彈。
張云逸:股指長期走牛的基礎,是整個社會資源的配置傾向于資本市場、利率市場化、社會經濟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業績不斷提高,這樣會形成一些有影響力的、靠市場競爭優勢取勝的大企業和集團,他們的成長會使股市長期走牛。
然而,現在股市暫時還不滿足長期走牛的條件,最近漲得較多的地產、煤炭和券商板塊,都是較短期的反彈行為,例如有色、煤炭板塊最近漲得好,但全行業都在虧損,大背景跟2006年翻幾倍的業績增長背景完全不同。因此,總體來說,不可能在短期出現牛市——這是我一直堅持的觀點。但短周期會出現反彈,或在半個月至一個月的時間內,反彈完了,還得看成長股如何表現。
傅真卿:我們繼續看好滬指,這一輪金融股才啟動不久,滬指還有上漲潛力。
仇天鏑:滬港通實施將近,引發了部分藍籌股的估值修復行情,加之經濟數據開始轉好,周期股也開始出現反彈,我認為目前可以視為主板市場的反彈行情,但空間或比較有限。總的來看,長期堪憂,短期謹慎看好。
胡先生:我們定義這輪行情為“接軌行情”——封閉市場接軌全球資本市場;估值、玩法全面接軌。在滬港通正式推出前,A股與H股相關品種的差價可能會回到5%以內。從目前公開報道的時間來看,說法最多的是滬港通將在10月推出,因此估計至少在9月中旬前行情熱度難減。
此外,資金面也支持大盤上漲。從短期看,大家此前擔憂的打新資金“抽血”效應,本周上述資金都將解禁。在不少資金打新踏空后,解禁資金至少會部分回到A股中,因此從資金面看將對A股構成短期支撐;從中期看,最近海外資金包括QFII等在A股的倉位上提升特別快,海外資金流入A股是中長期趨勢;從歷史數據看,據最新統計顯示,二季度末,中小板、創業板占機構持股比例已達到歷史最高,而當前被追捧的藍籌股占機構倉位配置的比例極低,提升空間巨大,這個因素也支撐藍籌股走出一波中級行情。所以,我們從中短期考慮,看好此輪藍籌股上漲行情。
說板塊:看好小金屬+券商/
NBD:各位認為,哪些傳統行業個股上升空間大?各位的操作策略是什么?
仇天鏑:歐美經濟復蘇,部分金屬品種反彈不少,有色板塊存在一定的反彈。我相對相對看好稀土板塊,因為新興產業對稀土的需求在正逐年增大。在藍籌股方面,我看好保險、證券。操作上,我們增加了對傳統行業的短期配置,減少了創業板倉位。
胡先生:前面我們提到了一個時間點,如果10月滬港通推出,那么9月中旬就可能重要分水嶺。原因很簡單,若目前上漲僅因受益滬港通接軌行情的個股,到時預計在兩個市場的差價已回到5%以內。所以,在此之前,兩地價差大的藍籌股值得關注。但從更長遠的時間段來看,就要選擇行業真正反轉或即將反轉的行業,簡單講就是“滬港通+行業反轉”行業。
具體而言,我們看好部分小金屬股,比如鋅概念,因為供給持續收縮;再如碳酸鋰概念,行業下游需求正在爆發。此外,我們還看好券商概念股,因為券商業績正在持續改善中,盈利模式多樣化值得關注。就操作而言,上周我們倉位提升較快,可能還會持續加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