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8 00:19:5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在基本面支持下,A股大盤迎來反彈良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輪反彈的領導者不是新興產業,而是傳統行業;不是創業板指,而是滬指。分析人士認為,“低估值+低預期”是本輪藍籌反彈的最主要動力。
創業板調整 滬指漲勢明確
自2012年12月初以來,在調結構的大方針下,代表新興產業的創業板指大幅上漲。從2012年12月4日最低585.44點漲到2014年2月25日最高1571.40點,漲幅高達168.41%。
然而,隨著超過一年的上漲,不少創業板個股股價翻倍,巨額漲幅逐步透支未來成長空間,由此,下跌也變得在所難免。
比如,碧水源(300070,收盤價25.16元)從40元跌至25元;華誼兄弟(300027,收盤價21.43元)、光線傳媒(300251,收盤價17.33元)等傳媒股股價更幾乎腰斬。
不過,指數下跌往往不會只有一個頂部。2014年5月16日,創業板指數下跌至1210.81點,較最高點下跌22.95%。隨后指數反彈至7月3日最高1428.67點,反彈幅度為18.08%。7月4日開始,創業板指又持續下跌,從7月4日最高1423.89點跌至7月25日(上周五)最低1270.37點。
分析人士認為,從技術形態看,當前創業板指已走出了標準的頭肩頂形態,指數位于多條重要均線之下,跌破前期低點并非不可能。與創業板指相似,中小板指走勢也相對較弱。由于創業板指、中小板指代表的大多是新興產業個股和小盤股,其調整造成小盤股整體“休息”的狀態。
與創業板指不同的是,滬指一改長期疲軟,被資金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創業板指成交明顯縮量的情況下,滬指近4個交易日明顯放量,單日成交量已經達到1100億元。
從走勢看,滬指和深成指均出現了均線多頭發散狀態,滬指周K線更在上周一舉突破60周均線壓制。數據統計顯示,60周均線是中期走勢重要指標線,A股已連續31周位于60周均線下方,前期曾兩次挑戰60周均線未果,因此,分析人士認為,此次突破意義不同尋常。
新興行業集體下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滬指、深成指之所以走出強勢形態,并非個股全面普漲所推動,而是因為傳統行業的個股特別是長期不漲的周期類大盤股大幅反彈所致。
統計顯示,7月以來,滬深兩市漲幅最大的前10名行業板塊依次是:有色、保險、煤炭、房地產、工程機械、電力、證券、化纖、鋼鐵和汽車,幾乎均為傳統行業;相反,跌幅榜前10名行業依次是互聯網、醫療保健、電信運營、傳媒娛樂、廣告包裝、文教休閑、軟件服務、半導體、電腦設備和元器件,幾乎全為新興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傳統行業個股上漲從基本面看,并無太多利好支撐。
比如白酒股,當前抑制政務消費的政策依舊繼續,白酒股業績整體處于下滑狀態。如山西汾酒(600809,收盤價16.13元)預計2014年中期業績下降60%~70%,老白干酒 (600559,收盤價25.69元)預計2014年中期業績下滑40%~60%等。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利好傳統行業和周期股的市場因素主要就是一點——股價低。
目前A股有9只個股的股價低于2元,百元股僅有兩只,這一局面與2008年滬指1664點前后的情況類似。
目前,A股資源股中的有色股股價低于10元的個股多達26只,煤炭股股價低于10元的個股更是多達36只,這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時都未曾出現的現象。
板塊輪動特征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沒有強勁的基本面支撐,傳統行業個股本輪上漲或為超跌反彈,而超跌反彈的主要特征便是板塊輪動。
數據統計顯示,7月21日保險板塊開始上漲;7月22日,有色板塊則大漲逾3%;7月23日保險板塊再次上漲;7月24日證券、銀行、保險等金融股攜手煤炭、房地產股大漲;7月25日,有色再次大漲逾3%,水務、鋼鐵板塊緊隨其后。
分析人士認為,從以上數據可見,傳統行業呈現輪動上漲格局。
目前,在傳統行業板塊中,不少個股依舊在底部徘徊,未見明顯反彈,而這些個股又主要集中在低估值藍籌股里。
國都證券研究員肖世俊認為,受益政策放松與穩增長舉措的低估值鐵路藍籌股、地產、金融、城市管網基建、油氣能源板塊個股估值修復行情可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