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8 00:19:5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因政策面超預期寬松,上周A股中藍籌股走勢非常強勁,帶動上證指數暴漲3.28%;大盤藍籌股稍少的深證成指同期僅上漲0.93%。創業板指不漲反跌2.04%。
政策面寬松由來已久,最早是二季度出臺的一些微刺激政策,包括減稅、鐵路建設、定向降準等。到了六月底,央行不斷注資,但當時市場弄不太清其性質,因央行此舉完全可理解成針對半年末資金周期性緊張的防范性措施。然而過了上半年,央行不僅未回收數周前投入的資金,反而在GDP等經濟指標優于預期情況下繼續向市場注資。因此市場漸漸醒悟,意識到管理層宏觀調控總策略可能已巨變。
對于A股,資金面是極為關鍵的因素,當資金情況好轉且籌碼供應階段性有限時,股市沒理由不漲。
大盤雖然在寬松政策支持下走勢強勁,但性質上仍然是反彈,因為放寬貨幣的行為不會無邊無際。近期滯后類經濟指標提示經濟增長優于預期,而領先類指標又提示新訂單及出口前景向好,若未來經濟趨穩跡象進一步明顯,寬松政策就有機會收回,至少會被“點剎”。
其實最近管理層一些措施雖然在表面上仍屬于寬松措施,但也已略含收斂意圖。最近央行通過一些創新手段來壓低貸款成本,如最近炒得比較熱的是國開行萬億水平的PSL,又如上周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新金十條”。這些措施雖然能帶來額外的貨幣供給,但著力點更在于降低小微企業、棚改等的貸款成本。央行指望用“最少的錢”來達成目的,即所謂“滴灌”。
如果順著上述“滴灌”思路,那么小微企業就好比農田中地勢較高的地塊,灌溉時常常落空。為解決此問題,2009年時采取的是粗放的過量“漫灌”方式,然而這次管理層無疑要精細得多,所以筆者認為最近政策在表面上雖屬于寬松范疇,但既然“珍惜水資源”,那么多少就隱含些謹慎或緊縮的意圖。
外部環境可能也不支持股市持續上漲,美元上周五夜間又往上沖擊并創出五個月來新高。美元上漲會擠壓一部分熱錢,進而抵消管理層的注資效應。或者換一種角度,管理層未來即便釋出更多資金,也未必含有松動意圖,極可能是想抵消外匯占款縮窄因素。
本周A股可能還有上沖動能,操作上一般可持股觀望。如果股指還能上行,估計會上試2150點,但一時間未必能夠拿下,可能還需要震蕩蓄勢,所以本周想補貨者無需過度追高,不如等等再說。本周創業板如果加入補漲隊列,藍籌股震蕩應會進一步加劇,這種情況下攻擊2150點會更難。
此外,創業板反彈應該有些機會,因創業板股性活,持續地逆勢下跌不太現實。此外,總理近期表示,要像支持高鐵、核電一樣,加強對中國云計算裝備的推廣。顯然,創業板主力極可能會借題發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