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4-07-25 07:28:08
昨日,受多重利好因素的影響,滬深兩市放量上漲。市場在地產、銀行、券商、煤炭等藍籌股帶動下,滬指三個月內首次突破2100點整數關口,站上年線位置。截至收盤,滬指漲幅達1.26%,成交金額達1286.8億元,實現了三連陽走勢。深證成指漲勢更猛,截至收盤漲幅達1.74%,成交金額達1294.9億元。相比之下,創業板則表現疲弱,昨日再次下跌1.64%。
可以看到,盡管第二輪新股申購正在火熱進行,但是,造成的資金擠出效應并未影響投資者對A股的熱情,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市場發力上攻主要是受五大利好因素影響。
首先,7月24日,匯豐公布的中國7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PMI)初值為52%,創18個月最高水平。匯豐同時公布,中國7月份匯豐制造業產出指數初值為52.8%,創16個月高位。這說明經濟正在逐步出低迷。
其次,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十項措施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分析人士表示,此次融資“國十條”極具針對性,若執行到位,則融資難題有望獲得實質改善。
第三,昨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繼續暫停,本周將凈投放180億元人民幣。同時,財政部和央行還將投放5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有助于熨平資金價格的波動。
第四,滬港通升溫,藍籌股機會來臨。據悉,滬港通有關配套政策文件和業務規則將于近期陸續發布實施,并計劃分別于8月底、9月中旬進行兩次全網測試。分析人士認為,滬港通受益最大的當屬滬市高股息率和低市盈率的藍籌。
第五,46個限購城市超半數已調整政策。據悉,目前全國已有27個城市對限購政策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占原有46個限購城市數量的一半以上,此舉對于地產股來說是一個重要利好。
總之,可以看到,目前市場風格變換已經相當明顯,績優權重藍籌股的走勢遠遠好于創業板和中小板個股,資金開始奪路出逃高估值的板塊。
低估值穩增長的藍籌股有望迎來估值修復行情。對此,國都證券建議,從兩條主線把握藍籌股的投資機會。一是,受益政策放松與穩增長舉措的低估值鐵路藍籌股、城市公用事業基建、地產、金融、油氣能源的估值修復行情,二是,受益經濟轉型升級或改革落實推進的新能源、環保、機器人(300024)等高端制造、信息安全、文化傳媒、醫療服務、休閑旅游等優質成長股的長線投資價值。此外,短期在成長股釋放風險壓力下,預計國企改革與并購重組有望成為市場活躍主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