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4 02:45:0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喜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喜威 發自北京
昨日(7月23日),備受市場關注的“13華通路橋CP001”(即華通路橋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迎來到期兌付日。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獲得證實,該期短融券的本息兌付資金最終于當日下午全部到賬。就此,銀行間債市首單“本金違約”的警報也得到解除。
7月16日,上海清算所(以下簡稱上清所)公布風險提示公告,“由于截至目前企業董事長王國瑞先生仍在協助有關部門進行調查未返回企業主持工作,‘13華通路橋CP001’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有市場分析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13華通路橋CP001”的如期兌付對債券的投資者肯定是利好。但從宏觀層面看,這對整個債券市場并非利好。這此“兌付危機”的化解,又屬于通過“非市場手段”去解決市場問題的典型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還有多只短期融資券因“市場出現波動”、“市場波動較大”而取消或推遲發行。
兌付資金最后時刻到賬
7月16日,上清所公布的《華通路橋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的特別風險提示公告》引起了市場各方高度關注。
此后,有分析人士表示,今年3月份的“11超日債事件”屬利息償還問題,在更窄的意義上,利息不能償還不能算作“剛性兌付”被徹底打破,而“13華通路橋CP001”如果違約,則將是中國債市本金違約的第一單,影響更為深遠。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上清所的有關公告,在“13華通路橋CP001”遭遇“兌付危機”之后,已有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市政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宣布取消或推遲短期融資券的發行計劃,原因一律為“市場出現波動”,或“市場波動較大”等。
據了解,“13華通路橋CP001”發行金額為4億元,發行期限1年,到期兌付日為2014年7月23日,本計息債券利率為7.3%,應償付本息金額合計4.292億元人民幣。
7月10日,王國瑞因涉嫌違法,被撤銷山西省政協委員資格。次日,華通路橋集團發布公告,披露了公司董事長“正在協助有關部門調查”的信息。此外,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7月14日發布公告,將華通路橋集團有限公司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并于7月16日將其主體評級由AA-、展望穩定調降到BB+、展望為負面,債項評級則從A-1下調到B。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13華通路橋CP001”債承銷相關人士處證實,上述債券的兌付資金已經全部到賬。至此,銀行間債券市場“首單‘本金違約’警報”終于得到解除。據了解,目前的兌付資金主要來自當地政府方面協調籌集的資金,以及發行人自行籌集的部分。
“非市場化”解決不利債市發展
對于這起短融券最終得以 “有驚無險”地解決,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分析師范為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事可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從“兌付危機”事件的本身,另外一個則是事件的結果以及帶來的影響方面。
“從事件本身來看,它是一個偶然的非經濟因素事件,但偶然當中也有必然。這起由由企業董事長涉嫌違法引起的違約風險,其在企業龐大的應收賬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地方政府有著應付關系的。此外,這也體現了企業本身的風控沒有做好。因為企業償債并不是董事長個人要償債,如果是一個企業運行良好,即便高管層都出現問題,也不會對償債造成影響。”范為表示,由此可見,我國很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風險應對機制不完善,對創始人、董事長等個人的依賴過大。
范為還表示,從事件的結果來看,這又是千篇一律的“遇到兌付危機,政府介入協調,最終完成兌付”的典型劇情。
“從微觀角度看,這對債券的投資者肯定是利好,但如果從宏觀層面看,對整個債券市場并不是利好。這次‘兌付危機’的化解,又是通過非市場手段去解決市場問題的典型。這不僅不利于培養投資者的風險意識,還會讓投資者形成‘出了事還會有人來兜底’慣性思維。”范為表示,這不利于形成市場的風險辨別機制,也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線。
此前,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師鄧海清曾告訴記者,雖然“13華通路橋CP001”未必最終違約,但“民營企業風險大于國有企業、小微企業風險大于大型企業、產業債風險大于城投債”依然將是全年的主旋律。
“收益率曲線應該有兩種,一種是以時間維度,另一種是以風險或評級為維度。目前,我國以評級為維度形成的收益率曲線太過平緩。”范為表示,如果市場已經出現很多風險事件,比如低評級債券的違約等等,那么低評級和高評級債券之間就會形成明顯的利差。預計短期內華通路橋短融券兌付一事還是會對市場帶來一個刺激作用,可能會讓市場對低評級的債券反而更有信心。長期來看,這并不利于債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會讓投資者形成依賴心理,自己不去做好風險控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