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導讀

每經網首頁 > 股市導讀 > 正文

中小券商再次打響突圍戰 偏愛互聯網金融

證券日報 2014-07-23 07:40:02

今年上半年券商業動態中,中小券商幾乎一直唱主角,大券商則顯得相對低調。總體而言,互聯網金融、新三板和收購兼并布局國際化,成為中小券商上半年創新亮點所在,也是中小券商的逆襲之路。

偏愛互聯網金融賺眼球

今年以來,國金證券(600109)、中山證券和上海證券等中小券商先試先行互聯網金融,低廉的傭金以及便捷的融資方式奪走不少投資者的目光,而大券商相對動作顯得比較遲緩。

中小券商規模小,客戶交易傭金收入相對大券商來說是軟肋。但是中小券商敢于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大幅縮減傭金收入,這在贏取客戶的同時,也為開辟新的業務提供機會,值得贊賞。這其中,國金證券和中山證券是典范。2013年國金證券的經紀業務收入占總收入50%以上,能有大刀闊斧縮減傭金收入的勇氣實屬不易。

相對來說,中信證券(600030)、海通證券(600837)、銀河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等大型券商并沒有及時跟進這波浪潮。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還第一批拿到互聯網券商牌照,但至今仍沒有透露布局互聯網的動作。而海通證券也是近期才在官網公布網絡開戶傭金萬三起,顯得相當低調。畢竟海通證券2013年經紀業務收入近40億元,也許不敢輕易放棄。

上月,騰訊企業QQ證券理財服務平臺正式上線,中山證券、華龍證券、西藏同信證券、華林證券以及廣州證券就首批接入了平臺,此舉意味著中小券商借助互聯網金融大打“傭金戰”已是在所難免。

繼國金證券“傭金寶”后,最近炒的火熱的“打新神器”也是中小券商領軍開發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中山證券和上海證券把復雜的融資工具“股權質押回購”包裝成為簡易方便的融資工具“小貸通”和“速e貸”,這項創新立即變成風潮,大中小券商紛紛跟進推出相似的產品。對于投資者而言,復雜的線下融資走到線上,甚至可以手機操作,融資炒股甚至“打新”得以全面簡易化。

低傭化競爭和股票質押回購簡易化雖然噱頭十足,但畢竟不是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券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產品創新以及綜合化的理財服務,這些本是大券商的強項,然而中小券商卻走在前面,華創證券和財通證券可以說是其中的領軍者。

華創證券搭建自有互聯網金融平臺金匯理財,提供的金融創新是與貴州省酒交所合作的約定式回購產品,可到期取本息也可換茅臺(600519)酒。此外,華創證券還提供高收益的債券收益權憑證、特定資產收益權憑證、地方性私募債和小額貸款收益權憑證,這些金融產品年收益率在6%-10%不等,并且公司稱產品安全性較高。

財通證券則是開發財通分級債A登陸淘寶理財平臺開賣,產品本期約定年化收益5.5%,每三個月開放一次,零交易費用,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財通證券負責人也表示創新的金融產品才是互聯網金融的真諦。

積極開展新三板業務

面對即將開啟做市的新三板,中小券商也是氣勢奪人。雖然申銀萬國目前擁有上百家掛牌企業,但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兩家大券商卻只有十多家掛牌企業,這似乎表明大券商對新三板掛牌業務的看法和態度不一致。而與此相對的是,中小券商的積極性非常高。

目前為止,齊魯證券擁有掛牌家數53家,行業排名第三;長江證券(000783)擁有43家,排名第四;西部證券(002673)27家,排名第十;南京證券24家,東吳證券(601555)和中原證券各23家,而海通證券只有17家,中信證券僅有12家。

中小券商大力發展新三板的目的不僅僅是掙掛牌費,更是為追逐做市之后的更高收益做準備。目前陸陸續續有60家券商被批準開展做市業務,根據這三個批次批準的券商來看,中小券商在申請做市商業務時更積極。

例如,券商行業2013年凈資產和營業收入排名前10的券商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銀河證券,華泰證券(601688)、國信證券,他們均是第三批次取得做市商資格的。而營業收入排名第31位的長城證券卻在第一批次拿到了做市商資格,營業收入分別排第44、56、60、79名的上海證券、廣州證券、華龍證券、中山證券也于第二批次取得做市商資格。

據悉,中小券商如此積極的原因有二:一是擔心沒有做市資格失去掛牌業務優勢,二是想進一步博弈做市收益和轉板收益。

可以肯定的是,做市商制度對券商的綜合實力要求非常高,特別是投研能力、信息技術、投行和資本實力。中小券商的綜合實力不足,做市優勢并不突出。

不過總體而言,中小券商敢于開拓創新業務,敢為業內先的精神值得關注和期待。

收購兼并布局國際化

在早期大型券商進入香港資本市場的帶動作用下,以及去年券商業整體業績向好,加上今年“滬港通”助推,國內中小券商也開始在香港證券市場布局。但是進入的方式已不再是設立子公司,而是以收購兼并為主。

作為“滬港通”最大受益者的券商業,近期動作頻頻,國金證券、西南證券(600369)先后收購香港本地券商,以布局未來的滬港通。

今年4月底,國金證券披露,擬收購粵海證券和粵海融資。資料顯示,粵海證券成立于1987年2月20日,是中國香港最早從事金融證券業務的中資企業之一。國金證券公告稱,在香港收購粵海證券及粵海融資,是公司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通過收購粵海證券及粵海融資,可以迅速擴展公司在香港的業務網絡、服務功能、客戶基礎和品牌影響,建立一個穩固的海外發展平臺,增強本公司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國際化目標的實現。

通過并購香港本地券商,實現布局香港的戰略,國金證券很快有了同路人。6月19日,西南證券公告稱,根據香港上市規則及收購守則等規定,敦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敦沛金融)與西南證券全資子公司西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備忘錄》,內容涉及認購股份及認購價、先決條件、可能全面要約、其他主要條款等事項。

資料顯示,敦沛金融于2002年1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包括財富管理、經濟、孖展借貸以及保險代理。

西南證券公告表示,通過收購香港上市券商的方式,能夠快速建立香港業務平臺,構建跨境服務業務體系。

據悉,還有多家國內中小券商瞄準“滬港通”機遇,通過收購香港聯交所掛牌券商實現借殼上市。

責編 葉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