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7-22 08:39:54
連續兩個交易日,大批新股將來襲。由于新股游戲規則生變,此前為“打新”四處籌錢的機構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資金考驗。
盡管如此,多家機構相關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仍表示將繼續“打新”的策略。在他們看來,盡管網下中簽情況低迷,但較之以往入圍、配售低概率、高收益的情況,此輪“打新”入圍難度低,雖然配售變成吃“大鍋飯”,但總體收益情況并不悲觀。
由于新股發行相當密集,在全額繳款的政策當頭,有機構人士透露多數網下配售者都難有實力像以往那樣全面掃貨、只只打滿,挑選個股或降低單只申購數量成為必然。
前所未有的打新資金壓力
23日和24日,根據目前擬上市公司公告情況,有10只新股將同時來襲。
事實上,此種情況雖然少見,但并非沒有先例。這次機構面臨的資金局面卻更為復雜。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存在個別公司將延遲發行的情況,即使這樣,機構需為打新籌集的資金將不是小數。特別是22日就要開始網下申購,21日國債回購利率就已開始小幅上揚,可見市場對資金面情況已經有所預期。
與以往申購時的情況不同,此次新股申購嚴格執行入圍第二天需按照申購金額全額繳款的規定,而且資金將在T+2日方解凍,這與以往僅繳納保證金無需全額繳款的情況大不相同,部分機構的資金捉襟見肘。
更讓機構緊張的是,按證券業協會規定,網下打新中簽卻未繳款的機構將面臨被列入“黑名單”的危險。
“監管部門做了大量的制度設計,原意是通過套住機構資金,讓機構在詢價過程中能真實報價,而不是通過和中介機構串通利益輸送,但沒想到因為詢價結果太過靠近出現資金緊張問題。”市場人士表示,這一局面恐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由市場博弈達到均衡。
機構吃上“大鍋飯”
“雖然中簽率很低、占用資金量很大,但我們當然會繼續‘打新’。”一家機構專門負責“打新”的負責人透露,盡管賺錢效應大大縮水,新的游戲規則下機構網下申購就像吃“大鍋飯”,只要資金成本可控,多少也能賺點。
他說,與今年初的新股規則相比,新股發行“第二季”的游戲規則雖然只是微調,但對機構影響不小,其中關鍵是入圍變得更容易,而使配售規則生變。
他表示:“這次新股發行價格基本通過招股說明書就能推測出來,這導致大批機構準確報價,(集體入圍。”他表示,以剛剛發行的雪浪環境(300385)為例,發行價定為每股14.73元,網下初步詢價的報價區間為每股12.91元~27元,但網下投資者全部報價的中位數為每股14.74元,加權平均數為每股14.75元,其中,公募基金報價中位數為每股14.74元,有效報價只有每股14.73元和14.74元,相差極小。“價格在以前是不確定因素,機構在"詢價關"出局的不少。”
也正是因為入圍比率大幅提高,眾多機構蜂涌而入,加之配售上限取消才導致此輪新股配售比率與網上倒掛,引起不少機構呼吁改規則。
對此,也有規模較小的基金公司人士認為,這一配售情況不會影響自家“打新”決心。
“今年初的新股發行券商自主配售權太高,每只新股雖然入圍的機構有一些,最多只有20家機構能參與配售,這次沒有規定配售家數上限,這等于削弱機構配售權。”他透露,在1月的新股申購中,監管部門引入網下發行的券商自主配售機制。網下發行的股票,由主承銷商在提供有效報價的投資者中自主選擇投資者進行配售。由于新股的賺錢效應,一些主承銷商選擇熟悉的機構在路演詢價時“打招呼”,機構為獲得配售配合工作,私下勾兌難以避免。“在上輪詢價打新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天賜材料(002709)詢價時居然有93家機構的報價一模一樣,當然圈里就有很多猜測。這樣的局面對中小機構非常不利,所以我們其實更樂意看到現在這樣配售均沾的局面,雖然每家機構能拿到的股票數量很少,但總比冒著被證監會查處配合詢價,或者連配售名單都擠不進去強”。
在這位人士看來,此次打新股超低中簽率讓機構叫苦不迭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中簽率跌至1%以下的局面太過意外,網下配售的盛宴變成了“大鍋飯”。
誰會退出申購?
盡管不少機構表示,要死守“打新”這條賺錢的門道,但面對“大鍋飯”一些資金必然會退出申購大軍。
“最早撤出去的就是那些質押股票債券繳款的機構,這些錢就像是花了大價錢,以為自己買了五星級酒店的自助大餐門票,結果進來之后只分了個盒飯。”前述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在飛天誠信(300386)等4家新股申購時,大批機構沒有料到新股入圍的“樂觀”局面,習慣性地按上限申購,結果不幸中招,加之證監會要求新股按照申購數量全額繳款,一時間造成資金面緊張,或被迫放棄繳款,或質押股票、債權拆借資金,“最終總體來看,拆借資金"打新"是給他人打工。”
此輪新股批量來襲更是讓不少投資者預計網下中簽率有可能回升。
“上個月四只新股同時上市對機構的資金有所沖擊,這次大家都做好充足準備,但畢竟同時多只新股安排在兩個交易日輪番上陣,一次性凍結資金太大,多數機構的自有資金連四只新股全額繳款都做不到,更何況目前公告的10只,所以機構必須有所取舍選擇部分新股申購或不打滿申購,新股中簽情況肯定會發生變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