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0 02:02:2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記者 曾劍
盾安環境(002011,收盤價7.90元)控股股東存續分立的真實目的已經明朗。
盾安環境今日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盾安精工及第二大股東眾合投資的股權結構發生變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已經是盾安環境控股權層面短期內的第二次變動。經過一系列的股權騰挪后,盾安控股與14位自然人通過盾安精工及眾合投資交叉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情況徹底改變。自然人股東的減持路已是一馬平川。
盾安控股與自然人徹底“分立”
據公告所述,5月9日,盾安精工的股東盾安控股、周才良、沈曉祥等14位自然人股東簽訂了 《股權轉讓協議》,上述自然人股東將其合計持有盾安精工9378.05萬元 (占比24.9%)的出資額轉讓給盾安控股;6月19日,雙方再度簽署協議,盾安控股將其持有的眾合投資9378.05萬元(占比75.1%)的出資額轉讓給了14位自然人股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盾安精工與眾合投資本為一體。盾安精工原持有盾安環境3.6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2.68%。去年12月6日,盾安精工以存續分立的方式,分立為盾安精工及眾合投資兩家公司。存續的盾安精工分得上市公司2.7億股股份 (占比32.05%),眾合投資分得8964萬股股份 (占比10.63%)。兩家公司的股權結構與分立前的盾安精工一致,均為盾安控股持股75.1%,自然人股東持股24.9%。
在經歷上述兩次股權變動后,盾安控股與14位自然人交叉持股的局面發生變化。盾安控股目前持有盾安精工100%股權,從而間接持有盾安環境32.05%的股權;14位自然人股東持有眾合投資100%股權,間接持有盾安環境10.63%的股權。
眾合投資減持意愿明顯
盾安環境股東們如此大費周章地騰挪股權,卻又不對公司構成任何實質性影響,究竟是為哪般?
“一般來講,控股股東分立的目的不外乎股東重組、減持、避稅等,”有券商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按照相關規定,控股股東減持上市公司股份時,達到1%就需要進行信息披露。因此,若盾安精工發生大額減持行為,易對公司股價產生影響。分立后,作為第二大股東的眾合投資的減持則不再受此約束。其只需要在減持數量達到5%披露。減持步驟可以更加從容。”
事實上,眾合投資早已向市場暗示了其減持意愿。今年3月份,分立后的盾安精工和眾合投資同時發布了《權益變動書》。眾合投資表示,未來12個月內暫無增持盾安環境股份的計劃。明確不增持,但卻沒有明確“不減持”。
資料顯示,2007年,盾安環境以14.84元/股的價格,向盾安精工合計發行了9000萬股股份,收購了盾安精工制冷產業相關的資產業務。盾安精工也正是憑借此次交易入主。當時,盾安控股持有盾安精工59.21%股權,18名自然人股東持股40.79%。
由于公開資料有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并未查詢到盾安精工在入主上市公司后的股權變化情況。因此,18名自然人股東中的4名是何時退出的也難以得知。若剩下的14名自然人股東一直持有盾安精工24.9%的股權,以重組交易價格計算,其成本約為3.33億元。目前,其通過眾合投資持有盾安環境8964萬股,市值約7.08億元,浮盈不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