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6月發行款數不增反降 銀行理財品時點特征料趨淡

2014-07-03 00:24:5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銀行理財的時點特征正在淡化。

來自銀率網的數據顯示,6月份銀行理財整體發售數量較5月份減少了293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份發售的各種期限產品中,只有6個月到1年期的理財產品發售量較5月份多出35款,表明銀行仍有長期鎖定客戶資金意愿;從預期收益率來看,6個月以下期限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均環比上升,而6個月以上期限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環比下滑。

華夏銀行北京分行理財分析師孫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央行兩次定向降準,銀行間資金面持續寬松,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有所減少。隨著存貸比口徑調整及大額可轉讓存單即將推出,預計銀行發行時點型理財產品的特征將逐漸淡化。

6月份理財產品發售量下滑/

銀率網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環比下滑293款。除6個月~1年期的理財產品外,其他期限理財產品的發售都環比下滑。

其中,1個月以下理財產品發售110款,環比減少31款;1~3個月理財產品發售1719款,環比減少105款;3~6個月理財產品發售1267款,環比減少123款;1年以上理財產品發售310款,環比減少69款,6個月~1年期理財產品發售750款,環比增加了35款。

孫超認為,由于央行兩次定向降準,加上銀行間資金面持續寬松,是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有所減少的主要原因。

銀行理財分析師姜龍君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多少代表一個銀行管理水平高低,不是發行的產品數量降低就說明6月份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意愿不強,產品數量減少不代表規模小,有些銀行可能將類似的產品合并,有些銀行則會通過發行一些專屬差異化產品來吸引客戶。

在平均預期收益率上,6月份中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均較5月份有小幅提升,而6個月以上期限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卻較5月份出現下滑。

其中,1個月以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為4.29%,環比提高0.15個百分點;而1~3個月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5.07%,環比提高0.03個百分點;3~6個月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5.31%,環比提高0.03個百分點;6個月~1年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5.5%,環比降低0.02個百分點;1年以上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5.79%,環比降低0.02個百分點。

孫超認為,雖然央行兩次定向降準,但政策影響不能立刻奏效,短期內無法立即緩解銀行資金面緊張的情況,因此期限6個月以下的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所提升。

時點型理財產品發行特征或淡化/

近日,銀監會正式發布《關于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的通知》,自7月1日起,銀監會將調整存貸比計算口徑。其中,計算存貸比分子(貸款)時扣除六項,計算存貸比分母(存款)時增加兩項,并在計算存貸比分母(存款)時,增加了銀行對企業或個人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存單。

那么,流動性較好的大額可轉讓存單會否使得時點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有所減少呢?

孫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存貸比口徑調整及大額可轉讓存單即將推出,銀行發行時點型理財產品的特點將逐漸淡化。

“預計凈值管理型及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將有所增加,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像基金,根據凈值獲得收益。同時,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客戶風險承受能力都較低,隨著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被打破,低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也會謹慎選擇,推動銀行發行更多保本型理財產品。”孫超表示。

銀率網分析師認為,此次存貸比計算口徑調整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季末年末的攬儲壓力,但銀行75%的存貸比監管 “紅線”并未取消,銀行依然存在時間節點的存貸款考核要求,因為短期內銀行在季末、年末的時間節點拉存款攬儲的現象不會完全消失,這也意味著,未來銀行在季末、年末時點管用的高收益理財產品攬儲手段也難以完全消失。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鑒于此次調整,銀行的存貸比將出現集體下調,未來銀行攬儲也可以通過積極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等其他方式進行,銀行在季末年末等時間節點上對資金的需求壓力將減小,銀行利用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進行攬儲的行為將得到明顯抑制,“季末效應”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影響,未來將會有所減弱。

姜龍君表示,對于銀行來說,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肯定要做,因為既可以增加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又可以增加銀行投資管理費用。

“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現在月末發行、月初成立受到嚴格監管,未來大額可轉讓存單可能會成為銀行時點發行的另一個工具,時點型理財產品也會淡化。而未來的理財產品一定是多樣化,凈值型理財產品表述更加直觀,是銀行理財產品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