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4 00:31:14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梁瀟
每經實習記者 梁瀟
如今,市場已經連續經歷了一個多月的低位徘徊,上證指數前期也一度沖擊2000點大關。而就期指市場來說,中金所公布的交易數據顯示,市場單邊總持倉量持續增加,連連創出新高,多空雙方在此點位的博弈力度愈演愈烈。
在這多空雙方大戰在即的關口,孰勝孰敗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之前的數據分析發現,市場的確存在一定的規律性。那么投資者該如何運用這種規律,如今市場運行在何種軌跡上,數據又給市場什么樣的提示呢?
兩大關鍵周期
就“55日現象”的應用而言,應主要關注前期市場出現的改變原有趨勢的關鍵點位,抓住歷史行情中,市場發生轉變的點位,以此為基準后推55個交易日,該交易日前后則有可能會產生較大幅度的市場變動。那么后續的“55日現象”將出現于何時呢?
雖然歷史上“55日現象”與滬深300指數階段性高位或低位重合發生了15次,但仍有部分位置并未出現,因此記者選取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時點作為起始位置來考察后市行情。第一個是以今年4月10日滬深300指數反彈至階段性高位為起點,第二個是以自該階段性高位產生后回調至4月29日低位作為起點。
若以4月10日作為起點,55個交易日之后,市場將運行至6月30日,在此前后周期,市場有較大幅度的波動可能會是一個大概率事件。而若以4月29日作為起點,55個交易日后市場位于7月17日,那么7月17日左右亦是較為重要的時點。
高度關注“三重奏日”威力
“55日現象”給出了兩個具有參考性的時點,那么這兩個時點市場到底會如何運行?正如概率統計結果顯示,年內6、7月份整體上下跌的概率較大,而就此前行情來看,6月初市場反彈,至中旬后開始回調至期初點位,整個6月仍是震蕩主基調,并未出現月內總體下跌的行情。那么時至七月,市場在經過多空雙方兩個月的持久戰后,或許會定下基調。
就最近的6月30日來說,當日正好是星期一,此前數據顯示盤面震蕩概率較大。而7月統計結果表示,該月歷史行情偏弱,就目前行情來看,市場自4月回落以來便處于低位震蕩行情之中,若本周行情不發生較大變化,那么因“55日現象”樣本體現出的變盤概率達到了80%,因此6月30日前后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概率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7月17日不僅是“55日現象”的另一個特殊點,當日也恰逢股指期貨7月合約交割周周四,而統計結果顯示,周四出現下跌的概率較大,交割日的存在則加大了周四的下跌概率,加之7月自身下跌概率較大,受到這三大因素的影響,7月17日“三重奏日”,市場恐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值得高度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