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6-23 08:42:10
原本市場普遍預期6月末資金面平穩,不會再現去年“620錢荒”的景象,但沒想到,打新“低風險高收益”特征使得市場申購熱情高漲,干擾了短期資金的供需關系。在剛剛過去的一周,由于“打新狂熱”的作用,市場意外地經歷了一次“周年紀念”式的短期波動,令人產生了“錢荒第二季”的錯覺。
一邊是交易所回購利率大幅飆升,隔夜利率6月18日尾盤甚至一度飆升至30%的年內高點。貨幣市場基金尤其是場內貨幣基金,遭遇到了較大程度的贖回壓力;另一邊,一些意外“入圍“新股網下配售名單的機構,因資金缺口不得不減倉籌資,進一步加劇了滬深兩市的調整。
意外入圍 砍倉繳款
事實證明,如果幸福來得太突然,背后往往隱藏著兇險。
6月17日,4只新股公布了網下配售入圍機構名單。面對這個名單,不少基金經理直呼“意外”。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由于在招股意向書中新股披露了預計募集資金凈額、承銷費等各項費用及新股募集股數,在不超募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通過“解一元一次方程”計算出定價結果。幾乎可以準確計算的報價,使得擬上市公司和承銷商難以通過價格來篩選配售對象,因此新規則取消了有效報價投資者的數量上限。在新的IPO制度下,嚴格遵循不超募原則和對市盈率的管制導致新股定價偏低,從而給市場提供了無風險套利空間,只要申購成功,幾乎確定獲利,因此此前市場普遍預期到會有大量資金參與打新。但是,最終的入圍覆蓋面之廣,卻遠遠超出預期。
數據顯示,飛天誠信(300386)、雪浪環境(300385)、龍大肉食(002726)成功晉級有效報價之列的配售對象分別是249個、171個和243個,而聯明股份(603006)有效報價對象更是高達451個。這與上一輪IPO入圍20家的景象可謂天壤之別。
這讓一些意外入圍而現金頭寸準備不足的基金措手不及,“砍倉繳款”不得不成為權宜之計。尤其是一些高倉位、小規模的基金,如果按此前慣例頂格申報,則更顯被動。多位基金投研人士反映,看到入圍率這么高,已經明白中簽率會有多低了,但明知是筆虧本生意,也只能硬著頭皮賣股籌資。自6月17日開始,部分基金開始減倉騰挪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滬深兩市的調整。
中國證券報記者查閱了上周發行的6只新股公告之后發現,類似個案可能并不在少數。比如某只股票型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的規模僅11億元,但卻頂格申購了3300萬股龍大肉食,以龍大肉食的發行價9.79元/股計算,這只基金需要繳款3.2307億元。如果該基金此前規模變化不大,其頭寸壓力可見一斑。
網上投資者的申購熱情同樣高漲,進一步加劇了對二級市場的“抽水”。統計數據顯示,6月18日發行的龍大肉食、雪浪環境、飛天誠信、聯明股份4家公司網上網下凍結資金總額達到3813億元。其中,網下凍結資金達到1150億元,而今年年初新股發行時網下日均凍結資金僅107億元;網上凍結資金為2663億元,年初48只新股網上日均凍結資金為1979億元。如果算上6月19日發行的依頓電子(603328)、6月20日發行的莎普愛思(603168),市場預計6只新股凍結金額可能超過5000億元。
在此背景下,二級市場于上周一高開后一路下挫,直至周五方止住跌勢縮量震蕩。最終,上證指數下跌2.13%,滬深300下跌1.82%,創業板、中小板綜指分別收跌3.53%和2.41%。
場內貨基急劇縮水
打新“抽水”5000億元,這給資金市場帶來的影響也可想而知。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投資者積極參與打新,既增加了市場短期的資金需求,又可能導致機構等減少資金的融出,從供需兩個方面同時加大了資金面的壓力。
6月18日,交易所回購利率出現大幅飆升,隔夜回購利率尾盤一度飆升至30%的年內高點,令人產生“錢荒第二季”的錯覺。全天來看,隔夜回購利率均值升至7.02%,7天回購利率均值升至6.01%。對比之下,銀行間回購利率基本保持穩定,18日R001穩定在2.67%,R007穩定在3.08%。兩者之間的差別基本顯示出,這種資金面緊張主要是由于“打新”所致。
19日全天大部分時間,交易所隔夜回購利率也都維持在10%以上的高位,直到尾盤才出現顯著回落。
與此同時,場內貨幣基金的規模急劇縮減。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華寶添益(511990)6月18日的總份額為2.01億份,較6月9日的2.96億份下降了近1/3。這意味著,該貨幣ETF的規模從近300億元迅速下降到了200億元。另一只貨幣ETF銀華日利(511880)總份額也從6月9日的1.31億份下降到了6月18日的0.90億份,縮水幅度也超過了30%。
從場內價格來看,貨幣ETF也因遭到打新軍團的沖擊,出現大幅折價。6月18日,華寶添益最低交易價格甚至低至99.00元。
而據投資者反映,另一只場內申贖型貨幣基金添富快線則在6月17日、6月18日連續兩日觸及了35億元的贖回上限。據了解,該基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規模為131.20億元,后來規模進一步提升,但在此次打新熱潮中可能會有相當幅度的規模縮減。
一些場外貨幣基金也無法擺脫被大額贖回的命運。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總監透露,自6月15日以來,公司旗下貨幣基金規模縮水20%左右。其實今年年中資金面較為寬松,出現短期波動主要還是是因為打新擾動。新股發行規則調整后,保險(放心保)和企業年金優勢上升,導致部分機構通過贖回基金變現資金參與打新。與此同時,一些個人投資者也贖回基金備戰打新。
不過,此輪新股中簽率之低令市場大跌眼鏡,多位貨幣基金經理預計,隨著打新預期收益回落,投資者會重新權衡機會成本,預計這一波瘋狂之后市場會逐步回歸理性,甚至不排除已經流出的打新資金會逐步回流貨幣基金市場。
興業證券(601377)研究報告也對此指出,市場“失血”的狀態仍將持續數日,如果沒有新的批文,“失血”狀態將在6月24日以后緩解。后續,若以證監會5月30日新聞發布會所述——主板(包括中小板)發審會、創業板發審會每周分別各召開一次,每次會議大致安排2家左右企業——即每周4家節奏發行新股的話,那么,對于資金的需求可能會與上周相當,考慮“打新”資金可以循環滾動使用,邊際影響應當有所降低。
打新盈利模式遇挑戰
“原本以為打新是無風險高收益的機會,結果卻又一次傷透了心。”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經歷了從無限憧憬到無比失望的情緒逆轉,估計不少小伙伴接下來要選擇“不折騰”了。
由于網上投資者申購踴躍,有效申購倍數均超過150倍,6月18日發行的4只新股均觸發回撥機制,網下新股發行數量均為公開發行新股數量的10%,導致網下配售比例甚至低于網上中簽率。數據顯示,飛天誠信、雪浪環境、龍大肉食、聯明股份4只新股的網下配售比例分別為0.49%、0.13%、0.20%和0.08%。
這對于原本抱著“打新必賺”想法的機構而言,無疑是澆了一盆冷水。“萬分之八的網下獲配率,意味著動用過億資金參與打新的基金,最后獲配不到1萬股。即便新股上市后股價翻番,也賺不到10萬元。對比投入,實在是得不償失。”一位基金經理吐槽道。
這還不算最大的“杯具”。18日發行的4只新股最終的網下配售公告顯示,嘉實、富國、泰達宏利等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因“申購資金不足”、“未繳款”等原因而被確認為無效申購。一位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向中國證券報記者確認,這并非基金因資金不足或獲利預期不高“臨陣撤兵”,而是緣于托管行的交易系統出現問題。據了解,18日下午某大銀行交易系統出現故障,導致多個賬戶未能成功劃款至中登公司,導致申購失敗。動用數億資金最后卻因銀行“堵單”而錯失收益,讓當事基金公司頗有“躺著中槍”之感。
對于市場上諸多以“打新”為主要策略的混合型基金而言,網下中簽率低于網上中簽率甚至可能意味著“武功盡廢”。根據興業證券測算,按照證監會目前的發行節奏,今年IPO企業100家,每周約4家。假設新股上市首日即出售,且漲幅達到交易所規定的最大幅度44%,根據目前4只新股的網下配售比例和網上中簽率的均值模擬計算,網下和網上投資者的年化打新收益率分別為5.03%和13.04%。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打新基金只能實現5%的年化收益率,無疑意味著其運作模式的失敗,因為在5%這一收益水平下存在諸多的可替代產品。不過,由于打新預期收益回落,不少股票型基金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基金會從投入回報比的角度考慮,逐步退出新股角逐。隨著參與者的減少,未來新股的網下獲配比例可能會有所提高。
對此,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后續公募打新基金的收益,會從“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相對暴利模式,變為“薄利多銷”的相對微利模式。雖然公募打新基金的中位收益水平還會維持大約年化8%-10%的水平,但這些收益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兌現,快進快出的模式已不適用。如套利資金繼續維持原來的操作模式,申贖費用或將令其得不償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