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0 02:33:1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瀏陽河5年的上市長跑,終點或將落定皇臺酒業。
6月19日,皇臺酒業(000995,SZ)發布公告,擬與瀏陽河酒業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以現金方式向瀏陽河增資最高達2億元,占瀏陽河酒業增資后的股權比例為15.3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資料發現,短短5個月,瀏陽河估值縮水近半:從大元股份收購時的20億元跌至11億元。“這是因為會計機構對瀏陽河的相關數據做了一些調整。”皇臺酒業內部人士回應稱。
不過,在新協議中,瀏陽河又一次陷入“對賭”情況。急于拋出自持股份的股東提出,有權3年內要求皇臺酒業收購其持有的瀏陽河酒業的股權;而皇臺酒業認可收購的前提是瀏陽河年度凈利潤達到2億元。
“現在談2億元凈利潤還太早,看瀏陽河的市場表現吧。”上述皇臺酒業人士直言。在白酒行業寒冬之時,瀏陽河想實現這一目標,難度不小。
瀏陽河估值縮水近半/
6月初,《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了瀏陽河酒業上市困局。從今年4月皇臺酒業收購瀏陽河“緋聞”傳出以來,外界均在等待事情進展。如今,皇臺酒業終于發布公告,收購事宜也隨之更進一步。
瀏陽河上市之路可謂“跌宕起伏”。早在2009年3月,瀏陽河酒曾計劃入主通葡股份實現上市,但最終沒能達成協議。隨后又與機構投資者“對賭”,融資欲實現業績增長,卻收效甚微。2014年1月,瀏陽河又積極投向大元股份“懷抱”,但最終以“分手”收場。數年坎坷后,瀏陽河終于有望實現其上市心愿。
“公司增資7500萬元到2億元,占瀏陽河酒業增資后的股權比例為6.38%至15.38%。”皇臺酒業在6月19日發布的關于簽署 《湖南瀏陽河酒業發展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公告中稱,公司對瀏陽河酒業100%股權的預估值為11億元,實際評估價值以最終評估報告為準。
在此之前,大元股份曾計劃以19.92億元收購瀏陽河酒業99.615%股權。前后僅僅5個月,大元股份與皇臺酒業給出了相差近9億元的估值,縮水近五成。
對此,皇臺酒業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因為會計機構對瀏陽河的相關數據做了一些調整。”
無論怎樣,若此次能順利實現上市計劃,瀏陽河也可謂了了多年心愿。但若想重振氣勢,仍然步履維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披露,瀏陽河聲稱的3家基酒供應商均早已“斷供”,其供應疑云引發廣泛關注。眼下,在一、二線城市已難覓其產品蹤影。
白酒專家趙義祥表示,“眼下的瀏陽河,不僅需要資金,還要從品牌、渠道、團隊三個方面進行重塑。”白酒營銷人士孫延元亦指出,“皇臺酒業與瀏陽河均為中小企業,缺乏品牌與渠道支撐,如何轉型還需思考。”
兩者牽手屬弱弱聯合?/
瀏陽河的困境并不是秘密。
皇臺酒業方面表示,在此次增資完成后的3年內,瀏陽河現主要股東有權要求皇臺酒業收購其持有的瀏陽河酒業股權,且股權交易價格擇以下三者中定價最高的一項執行:其一為瀏陽河酒業當期凈利潤的12倍PE(市盈率);其二為此次增資時對瀏陽河酒業的估值;其三是雙方另行商議的價格。
然而,執行以上收購的前提卻是瀏陽河“年度凈利潤達到2億元”。
皇臺酒業收購公告顯示,2012年,瀏陽河酒業的營業收入為1.69億元,凈利潤126.56萬元;2013年營業收入為2.15億元,凈利潤僅為1298.82萬元。
就上述2013年凈利潤值來看,瀏陽河需實現超過10倍的凈利潤,才能完成2億元的目標值。
上述皇臺酒業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瀏陽河3年后是否能夠逆勢增長,凈利潤沖上2億元,只有看其市場表現。”
趙義祥則認為,“白酒因行業特殊性,投入無法實現立竿見影的效果,需要長時間的維穩期和培育期”。瀏陽河要通過自身多方面進行調整,未來才有望看到其恢復,但這很難。
皇臺酒業的日子過得也并不順利。201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同比下降19.44%;實現營業利潤134.44萬元,同比下降93.04%;實現凈利潤-2930.53萬元,同比下降389.15%。
“兩者牽手可謂‘弱弱聯合’。”孫延元表示。
那么,皇臺酒業和瀏陽河為何一拍即合?
“皇臺收購瀏陽河,一方面是想借助瀏陽河曾經在全國的影響力,走出本土市場;另一方面,是為了刺激資本市場。”貴州白酒專家萬興貴稱,“瀏陽河則是需要錢,經營下滑,上市是為了吸引資本進來。”
“皇臺酒業在跨界投資保健品的同時增資瀏陽河,可以看出其依舊希望在白酒業內有所作為。”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表示。
(實習生黃麗對本文亦有貢獻)
《《《
相關鏈接
皇臺酒業傍上諾獎得主 攜6億募資“跨界”保健品領域
每經記者 江然 發自成都
因債務沉重、資金緊缺而市場份額不斷下降的皇臺酒業,在沉寂多日后盯上了前景廣闊的國內保健品市場。
皇臺酒業6月19日公告顯示,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再做調整,擬募資14.02億元,其中6億元用于“跨界”進軍保健食品領域,剩下不超過8.02億元,用于補充公司后續發展資金。
這一次,皇臺酒業拉上了諾獎得主、“一氧化氮之父”穆拉德,投資設立穆拉德(中國)有限責任公司(暫定名)及穆拉德(中國)廠房建設、后續產品研發。
“若該方案接下來順利過會(董事會),投入市場,大概兩年后能見成效。”昨日(6月19日),皇臺酒業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保健品市場在迅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行業混亂等問題。“面對安利、湯臣倍健等保健品龍頭,皇臺酒業還缺少渠道、品牌影響力。”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建軍表示。
6億用于保健食品市場/
公告顯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中的6億元,將用于與穆拉德集團合資成立穆拉德 (中國)有限責任公司 (暫定名)。皇臺酒業首次以募集資金3億元出資,占股51%。
記者了解到,這位“穆拉德”,就是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獎得主,被稱作“一氧化氮之父”的斐里德·穆拉德博士。穆拉德集團是穆拉德博士在中國授權的主要技術轉化平臺,是為經營穆拉德一氧化氮產品及相關業務在中國香港地區設立的全球總部。
穆拉德集團全稱為穆拉德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在香港注冊成立。
此次合作中,穆拉德集團以其擁有的技術向合資公司出資,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前者用于出資的技術,以評估后為2.88億元人民幣的部分作為出資繳付給穆拉德(中國),占穆拉德(中國)股權比例的49%。具體而言,就是包括真奧青膠囊在內的六個產品。
在皇臺酒業看來,國內迅猛發展的保健品市場,將有可能成為公司下一個增長點。
過去幾年,我國的保健食品市場持續成長,平均增速超過20%。到2011年,國內的保健品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260億元。雖然保持較高增速,但是中國保健食品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講發展還比較落后,尤其是從人均消費量來看,亞洲發達國家/地區的人均消費是中國的12.1倍,北美是中國的8.8倍,增長的潛力非常巨大。
“尤其是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在2012年發布了 《食品工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在這一專門針對食品工業的文件中,保健食品被首次納入國家五年規劃。“2015年國內營養和保健食品將達1萬億元,年均增速20%,形成10家以上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向健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由此來看,皇臺酒業被吸引也就不足為奇。“保健業是未來白酒企業的發展趨勢,這一點毋庸置疑。”白酒營銷專家孫延元亦告訴記者,尤其是在主營業務白酒遭遇困境的背景下。
“皇臺酒業并未選擇自己研發,而是與穆拉德集團合作,這無疑是一個較好的策略。”向建軍稱,“這樣可以避免技術風險、快速進入市場。”
根據目前規劃,皇臺酒業前期出資的3億元主要用于穆拉德 (中國)前期市場開拓、品牌推廣、銷售渠道建設,并不涉及產品研發。
缺少渠道和品牌影響力/
在皇臺酒業出具的可行性報告中,投資保健食品領域已然成為其布局多元化運營的關鍵一步,該公司認為此舉“將有效降低經營風險,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然而,保健品領域競爭早已拉開,且行業也面臨著市場混亂等問題。
在保健食品領域,安利、湯臣倍健等已經憑借其自身的品牌、渠道等影響力,站穩市場地位。以安利為例,其主要品牌包括企業品牌“安利”、膳食營養補充劑產品品牌“紐崔萊”,紐崔萊已經成為世界膳食營養補充劑的領先品牌。
即便傍上諾獎得主,“面對安利、湯臣倍健等保健品龍頭,皇臺酒業還缺少渠道、品牌影響力。”向建軍表示。
實際上,皇臺酒業前期投入3億元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合營公司前期市場開拓、品牌推廣、銷售渠道建設。對于是否就依托目前的銷售渠道的疑問,皇臺酒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答復是“有這個考慮。”
但孫延元認為,“皇臺酒業作為一家中小酒企,自身品牌影響力以及渠道建設都很有限,若憑借目前的銷售網絡,保健食品銷售也會受到制約。”
實際上,皇臺酒業在對該合營公司后續增資時,也留了一手。方案披露,在合營公司成立一年到一年半后,預計由皇臺酒業現金增資,金額不少于3億元,用于建廠、加大研發等。但增資的前提是,全國性銷售網絡建成、銷售團隊建設完成等。
向建軍指出,穆拉德是 “一氧化氮之父”,投資保健品領域無疑具有技術和品牌優勢,這一點在保健品領域相當重要。“但國內保健品市場隨著參與者增加,競爭也日趨激烈,后期的營銷和渠道建設也相當重要。”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穆拉德宣布將在山東嶧城投資30億元,建設生物科技產業園等一系列項目。早在去年11月,穆拉德國際集團還以注資2億元的方式收購嶧城當地一家石榴加工龍頭企業 (原美果來公司)51%的股份,并改名為山東穆拉德實業有限公司。去年11月22日,該集團與廣藥集團就利用一氧化氮技術研制功能性石榴汁飲品簽署了合作協議。
諾獎概念背后的懸疑/
記者發現,在國內市場上,北京富麗華德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北京富華)目前仍在銷售上述包括真奧青膠囊在內的六個產品。該公司行政部工作人員亦對記者稱,公司是穆拉德博士一氧化氮產品在中國大陸唯一總代理商。
記者檢索發現,一家名為穆拉德國際集團的公司,宣稱董事長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斐里德·穆拉德博士擔任。官網稱,公司在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皆設有公司。其中蘇州雷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保健品研發。北京富華亦由穆拉德國際集團和香港富華集團合資成立。
不過,穆拉德國際集團官網并未提及此次與皇臺酒業合作的穆拉德集團,穆拉德國際集團旗下在香港的公司名為1585710HKLimited。皇臺酒業公告稱,穆拉德集團2013年成立,實際控制人為2個自然人。公告并未說明,穆拉德集團擁有穆拉德本人的授權和技術,僅稱自然人陳振興為穆拉德博士的學生,與穆拉德博士共同致力于一氧化氮及相關技術的研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