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8 00:52:4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一鳴
 
        
        每經記者 王一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多方獲悉,在被上海公安局經偵總隊羈押近一個月后,中技系控制人成清波已于6月15日被正式批捕,原因是其涉嫌上海優道投資的非法集資項目(詳見本報2月底《國創能源定增擱淺后遺癥:4億理財產品違約索款無門》系列報道)。
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此前有十數億元經過相關上市公司賬戶流向中技實業實控人成清波和其他用款方;中技實業曾被各方要求盡快給出投資人可接受的解決方案,但自去年底案發至今,身陷囹圄的成清波及中技系難以拿出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
據多位與經偵總隊保持聯系的受害者向記者表述,公安正全力在封存成清波旗下資產,但資產后續的工作復雜。但這一說法未得到警方證實。
昨日(6月17日),有法律界人士向記者分析,成清波本次涉嫌的案件或不止于優道投資的非法集資,同時卷入的還有*ST國恒(000594,前收盤價1.53元)等多起案件,而經其一手打造的中技系其實早已崩塌。
成清波等人涉非法集資/
今年2月底至3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對“以參與國創能源(現為*ST國創,600145,收盤價3.32元)及成城股份(現為ST成城,600247,前收盤價3.63元)定增項目的旗號,在定增未能成行,上海優道投資多款有限合伙產品卻均遭遇無法兌付,共涉資10多億元”的理財騙局跟蹤報道,資金去向直指上述兩家公司;彼時,*ST國創董秘王強對本報堅稱對此 “不知情”并否認與優道投資有關。
期間,多地受害者陸續趕赴上海經偵總隊報案,并向證監會舉報國創能源等涉嫌信息披露違規以及非法集資。
上海經偵方面則對優道投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進行正式立案偵查并趕赴貴州等地。
至3月19日,證監局責令改正的決定下發至國創能源。同時,國創能源承認曾與優道投資等簽訂了《委托融資協議書》、《融資服務框架協議》,但未依法披露,并且從優道投資劃入上市公司賬戶共計11.9億元資金,后委托劃出。
根據上述公告,國創能源承認目前至少欠上海優道投資7.7億元。與此同時,成城股份亦發布公告承認“曾應優道投資監管要求由乾灝投資打入公司設立的賬戶,不久后又全額轉出。”
有受害投資者透露,上述兩家公司均為中技系所染指,轉出資金的去向,最終都流向了深圳中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技實業)實際控制人成清波和其他用款方。
此前有受害投資者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資料亦顯示,去年10月,參與成城股份“定增基金”的投資人收到一份由成城股份控股股東中技實業、優道投資簽字蓋章的三方補充協議,成清波承諾兌付上述投資人購買的理財產品。但至2013年底,大部分投資者除了收到小部分利息外,并沒有收到投資本金,并且中技實業至今也未如約回購。
在本次成清波遭批捕前,涉事各方均已受到不同的處罰,國創能源也因此披星戴帽,貴州證監局對公司董事長周劍云(現已辭任)等相關人員做出處罰;成城股份則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5月22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等。
近日多位與經偵總隊保持聯系的受害投資者向記者口述,“從案發至今已有半年多,中技系一直在畫餅,由于資金鏈斷裂,拿不出實際解決方案,現下的一些資產,公安正全力在封存,但資產后續的工作很復雜。”
據記者了解,除了優道投資的非法集資無法兌付,2011年前后,中技系通過國聯、中航信托等信托公司合計融資約22億元,上述所涉信托產品均已違約。此外,深圳信用網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中技系共有14筆債務糾紛被深圳中院強制執行,涉案金額高達18億元,未執行完畢的約16.9億元。
成清波遭批捕有先兆/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以中技系為主體,現年52歲的成清波,為中技實業董事長,被外界譽為“資本狂人”,旗下資產曾一度囊括地產、電力、鐵路等多個版圖,并一度控制ST成城、*ST國恒、四維控股 (現為*ST國創)及恒立實業(000622,收盤價4.33元)等多家上市公司。
成清波也因此多次登上胡潤中國富豪榜,2013年他以63億元的身家排名第314位。
據此前媒體報道,成清波的主要運作模式是,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后大講資本故事,并向上市公司溢價高增發注入盈利質量低下的資產,由此既轉移了經營風險又實現了套利。但是,在被“中技系”控制之后,這些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均是每況愈下,而“中技系”自身的資金鏈也越來越緊。由于“中技系”四處騰挪資金,其風險也在市場中通過融資鏈條向其他資金出借方傳導。
目前這些公司均麻煩不斷,幕后控制人成清波難逃干系。
值得注意的是,成清波本人以及中技實業大多并不直接參股控制這些上市公司,而是成立一系列空殼公司,由相關人員代持。
*ST國恒(原國恒鐵路)則是一個常被提及的中技系資本騰挪樣本:2006年8月,成清波控制的中技實業直接以4186萬元的掛牌價格買入廣東羅定中技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技鐵路)100%產權。3個月后,中技鐵路旗下的羅定鐵路59%股權被以4.11億元的天價轉讓給了沒有任何鐵路建設和運營經驗的*ST國恒,在此過程中,成清波輕松凈賺3個多億,資產價格3個月便膨脹了10倍之多。
2009年,*ST國恒募集資金1.64億元、3.48億元,分別從深中技手中收購中鐵羅定24.43%和中鐵羅岑99.4%的股權。僅此,深中技便套現9.23億元,并較收購價格增長20倍以上。然而,建設羅岑鐵路是中技實業低價拍得中技鐵路股權時的一項捆綁條件,但實際上中技實業入主后并未按約動工。由此,本應由中技承擔的出資便被轉移給上市公司,而其則在大賺一筆之后繼續操控著項目建設資金。自2012年4月14日起,*ST國恒陸續公告了19宗法律糾紛,這些糾紛大部分被業內質疑為中技實業資本運作所留下的窟窿。
再至2014年1月15日,*ST國恒原第一大股東深圳國恒(由成清波實際控制)以1.72元/股向泰興市力元投資轉讓了1.80億股,交易完成后公司第一大股東變更為力元投資。隨著控股股東變更,隱藏在*ST國恒身上的問題亦相繼爆出,其中引發關注的便是9億定增募集資金消失和內幕交易案。
在上述2009年*ST國恒定增中實際共募資21.13億元,據2012年年報,*ST國恒在春羅鐵路等3個項目上已投入逾12億元,應該剩下募集資金約9億元,但是2014年5月19日,公司卻稱這9億元“消失”,*ST國恒董事會稱,這近9億元的資金很可能已于2010年被全部挪用。
5月23日,證監會對*ST國恒立案調查。再至5月26日晚間,*ST國恒曝光了新舊實際控制人簽署的3份秘密協議,控訴現任大股東泰興力元涉嫌內幕交易、虛假陳述侵犯上市公司獨立運營等八大 “罪狀”,公司已對此進行了舉報并獲受理。董事會明確披露,協議的相關方是指*ST國恒原實際控制人成清波。
實際上,本次成清波遭批捕并非沒有先兆,繼ST成城、*ST國恒之后,6月11日晚,恒立實業公告,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這已是中技系染指的上市公司中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第三家。
昨日,有法律界人士向記者分析,成清波本次涉嫌的案件或不止于優道投資的非法集資,同時卷入的還有*ST國恒等多起案件,而經其一手打造的中技系其實早已崩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