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6-13 10:17:04
近日,南國置業(002305,收盤價6.1元)披露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地產)要約收購結果,至6月7日要約收購期滿,水電地產按事前公告計劃,共接受要約股份1.10億股。至此,南國置業正式“易主”,水電地產成為控股股東。
每經記者 王杰 發自北京
近日,南國置業(002305,收盤價6.1元)披露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地產)要約收購結果,至6月7日要約收購期滿,水電地產按事前公告計劃,共接受要約股份1.10億股。至此,南國置業正式“易主”,水電地產成為控股股東。
房地產業內人士嚴躍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房企孤軍奮戰的模式可能行不通,競爭壓力較大。與其被動地被其他企業收購,還不如主動地引入投資者。
上市后未明顯發力
南國置業于2009年上市。當時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南國置業土地儲備僅為275畝,總建筑面積僅80萬平方米,最大項目為建筑面積30多萬平米的大武漢生活廣場。
2013年年報顯示,南國置業實現營業收入16.55億元,同比下降25.06%(漢口城市廣場一期為合作項目,銷售金額10.08億元,未計入營業收入,以投資收益的方式貢獻利潤);實現凈利潤5.41億元,同比增長21.34%。
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當年南國置業上市,是用的商業地產概念。但在商業地產中,它并不是一個主流公司。在武漢當地的產品也并非一些標志性的項目。上市之后并沒有明顯的發力,所以“易主”也在情理之中。
南國置業認為,其城市廣場和家居廣場兩條主要產品線的開發營運能力及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并已具備快速復制的能力及條件。但在王永平看來,南國置業的模式并不清晰,比如萬達是做高端的,首創以奧特萊斯為概念,但南國置業讓人看不懂產品特色。
借央企走向全國
王永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商業地產跨界開發并不容易。不是價高就能拿地,地方政府更看中的是,能塑造何種特色商業;是否提升城市形象,以及能否促進消費。“南國置業能帶來什么樣的價值,人家(地方政府)并不清楚。”
在與水電地產聯姻之前,土地容量偏少和偏安于武漢,無疑是南國置業發展的短板。對于這家區域性商業地產商而言,走向全國,缺的不僅是土地,還有資金和資源。
據了解,中國水電地產是首批獲準保留房地產開發業務的16家央企之一,是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的直屬企業,擁有房地產開發一級資質。并且已初步建立了以“成渝經濟區”、“西南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環渤海經濟圈”等城市群為核心的全國戰略布局。
早在2012年12月份,水電地產就已“介入”南國置業。當時南國置業控股股東許曉明以3.92億元的價格將南國置業8%股權讓予水電地產,同時許曉明及其兄弟許賢明以10.65億元的價格向水電地產整體轉讓新天地投資100%股權,后者持有南國置業21.75%股權。通過此次轉讓,水電地產成為南國置業第二大股東,持股29.75%;許曉明仍然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下降為42.46%。
彼時,南國置業證券代表湯偉表示,“公司希望能走出武漢,走出湖北,實現全國化發展,而中國水電地產在全國有很多地產項目,且項目都有一定的商業配備,這就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水電地產成控股股東
6月11日晚間,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同意控股子公司水電地產要約收購南國置業。要約收購的期限自5月9日至6月7日。
至要約收購期限屆滿,水電地產通過部分要約收購,合計取得南國置業約1.1億股股份,并于6月11日辦理相關過戶手續。
而據南國置業6月8日公告,水電地產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7.70元,溢價約10%,收購數量共計1.1億股,占南國置業總股本的11.39%,此次要約收購所需最高金額為8.47億元。本次要約收購后,水電地產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公司股份3.9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0.94%,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一位券商研究員告訴記者,南國置業雖然產品沒有特色,畢竟有十年以上的商業地產開發經驗,水電地產意在開啟“住商結合”的開發模式。
南國置業也表示,隨著水電地產的入股帶來的央企資本和資源優勢,公司的發展戰略逐步轉向核心城市重要交通節點,特別是沿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區域大型綜合體物業的開發與運營,大力加快發展步伐,迅速增強公司的市場影響及競爭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