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4-06-12 07:33:25
編者按:并購重組概念股一直是市場的寵兒,只要有并購重組,公司股價往往會出現連續上漲的狀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股價因重組大漲的背后,往往有注入資產高估值、低盈利的陷阱。
據統計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1日至今有165家公司發布并購重組公告,其中,114家公司溢價率在100%以上
■本報記者矯月
并購重組概念股一直是市場的寵兒,只要有并購重組,公司股價往往會出現連續上漲的狀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股價因重組大漲的背后,往往有注入資產高估值、低盈利的陷阱。
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1日至今,已有165家公司發布并購重組公告,其中,114家公司溢價率在100%以上。在這114家溢價率超100%的公司中,有46家的溢價率在500%以上,更有20家公司的溢價率在1000%以上。
對于收購資產溢價率如此之高的情況,在年內并購重組中似乎已成常態,那么,被收購的資產真的價有所值嗎?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認為,高溢價、高估值是A股市場常見現象,在退市機制、做市商制度沒有完善前,諸多ST企業會選擇兼并收購盤活股票,大股東也往往通過注入資產拉升出貨。兼并重組問題頻發跟法律漏洞較多、中小股民缺少發言權、股市運行機制不健康有直接關系,監管部門應由上而下進行徹底改革,盡快凈化A股市場。
20家公司溢價率超1000%
統計數據顯示,拓維信息(002261)、愛使股份(600652)、游族網絡(002174)、掌趣科技(300315)等20家上市公司的溢價率皆超過1000%。其中,拓維信息和愛使股份的溢價率甚至超過4000%。
從上述20家上市公司重組進度來看,僅武昌魚(600275)一家重組預案未通過。而游族網絡、掌趣科技和互動娛樂(300043)的重組則已經完成,天舟文化(300148)和大唐電信(600198)的重組進度已到過戶階段。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上述20家溢價率超1000%的上市公司中,中達股份(600074)的注入資產凈資產賬面值最高,為2.61億元,同時,公司注入資產凈資產評估值為30億元,溢價率為1049.43%。
任浩寧表示,高估值、高溢價對資產評估公司、并購企業、并購標的而言都是利好消息,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涉及巨大的股權收益。
記者發現,在上述20家溢價率超1000%的公司中,多數屬于軟件業、通訊業和文化傳媒行業。
對此現象,任浩寧向記者分析原因稱:“文化傳媒、信息科技企業很難有統一的評估標準,而主營傳統業務的公司在被評估時往往以高速發展時期的各項財務指標進行評價。”
事實上,除了沒有一個統一的評估標準外,評估公司有時會“偏向”客戶的要求,也是造成注入資產高溢價的主因之一。
“評估標注、評估方案、評估人員對評估結果影響巨大,我國評估機構的獨立性明顯不足,常常出現‘唱贊歌’的情況。”任浩寧如是說。
“估值高低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并不能一概而論。”任浩寧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是否有利于公司發展主要取決于并購標的的核心資產、發展前景、與收購方的整合效果,即便是存在大股東利益輸送的可能性,只要二者能夠實現‘1+1大于2’的效果便對中小股東有利。而僅僅為了概念炒作的空殼公司、劣質公司若被并入上市企業,則拉升估價后大股東減持便是‘順理成章’,中小股民的利益必然大幅受損。”
高溢價重組亂象
事實上,在上市公司重組過程中,往往有公司因為高溢價而導致方案被否,更有公司大股東因注入資產與其有關聯而被人質疑涉嫌利益輸送。
近期,萬鴻集團(600681)就因為要注入酒店資產而遭到投資者投訴。據投資者透露,最初,公司實際控制人奧園置業買入時的價格不過億元,如今,一轉手賣給上市公司,評估值高達近5億元。
此外,中達股份的重組也遭到質疑。由于公司重組方在簽訂合作協議前期進行股權轉讓,并在此后注入資產被高估,因而被市場人士質疑有利益輸送的嫌疑。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股價因重組概念而被爆炒也已經成為目前A股市場的主旋律。重組的成功與失敗往往伴隨著公司股價的漲停和跌停。而重組失敗的上市公司往往涉及到違法或高溢價等各種因素。
例如6月10日,隨著新世紀(002280)、高金食品(002143)等熱點重組股的繼續漲停,重組失敗的乾照光電(300102)和臥龍地產(600173)則難以避免跌停的命運。而在此前,桑樂金(300247)、華芳紡織(600273)、小天鵝A、先鋒新材(300163)均在當日公告了重組的最新訊息之后股價集體漲停。但與此同時,海翔藥業(002099)則因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導致重組申請被暫停審核,股價跌停。
對此,任浩寧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概念炒作、利益輸送、貪污腐敗、經濟犯罪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給并購企業造成了巨大風險,一旦被普通股民知曉內幕必然會大幅拋售股票,上市公司股價將承受巨大壓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