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2 00:16:25
對自主研發和新能源汽車的定調,必然成為自主品牌未來的競爭機會。
叢剛
自主品牌正在經歷市場的嚴峻考驗。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前5月中國品牌(自主品牌)轎車銷售116.04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5.8%;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2.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5.7個百分點。
雖然市場局面嚴峻,但決策層對鼓勵自主創新的決心并沒有改變。據新華網報道,5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先后考察了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汽車集團技術中心,習近平參觀了汽車造型設計、樣車試制和新能源聯調試驗。
與慣例不同的是,此次視察并沒有參觀傳統意義上的總裝等四大生產工藝,而是選擇參觀研發、設計包括新能源實驗室等部門,這成為鼓勵汽車行業自主創新的信號,更為自主品牌未來的發展指引了方向。
大飛機、新能源汽車、自貿區等概念都是近期的市場熱點,這些項目的共同特征不只是創新的代表,更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實踐者。
反觀汽車行業,自主品牌如果希望沖破合資的封鎖,必須要擺脫低端、低質和低價的形象,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研發體系,簡單模仿的方式并不是自主品牌發展的長久之計。即使是站在“巨人”的肩頭、整合全球資源集成開發,也必須有強有力的掌控能力,在核心技術上實現自給自足,才會避免受制于人。
曾是自主品牌銷量和利潤的代表企業——長城汽車,5月銷量數據出現下滑,5月汽車總銷量為51837輛,同比下降16%。長城汽車正在經歷著高端車型哈弗H8失利和退出轎車市場的轉型陣痛,“逆向研發”模式使得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重新受到考量。
在核心技術領域突圍,是自主品牌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集團化自主品牌由于前期的全產業鏈布局,反而體現出了一定的優勢。上汽能夠成為自主創新的典型代表,與其近年來在關鍵技術上的突破不無關系。在整車技術上,上汽的新一代動力總成CUBE-TECH的發布,標志著中國車企真正走向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前端,在發動機和變速箱兩大核心技術層面實現了突圍。
新能源領域,上汽已擁有“三電”(電機系統、電池系統和電控技術)技術,并實現包括榮威E50、榮威550PLUG-IN在內的多款產品的量產上市。
顯然,集團化自主品牌利用雄厚的資金實力,保證了全產業鏈布局的優勢,而其動輒數百億元的投資也是其他車企無法比擬的,這種對核心技術的突破也正轉化成為市場競爭力。長城、奇瑞等企業只能依賴滾動發展,從而實現在研發上的投入,其技術突圍之路更顯艱難。
對自主研發和新能源汽車的定調,必然成為自主品牌未來的競爭機會,據新華視點微博報道,習近平來到上海汽車集團技術中心,他詢問汽車排量、價格。“我來坐一下”,看到后排車門打開,他彎腰坐進去體驗。他對企業負責人說,中央已經作出決定,公務車都要用國產車,這對自主品牌汽車是個機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已經預警,未來五年到十年將成為中國品牌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一定要堅守20%~30%的市場份額底線。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加強企業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成為國家鼓勵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自主品牌企業在核心技術上突圍,是他們抓住機會的關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