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5 00:27:3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步入增速換擋期的中國經濟,或正面臨著一定的經濟下行風險。
回溯今年以來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穩增長”一詞頻頻體現在會議中,或者露臉于會議結束后,業界針對宏觀經濟形勢的預判及建言中。
如此高的提及頻率,令人不得不產生擔憂,接下來宏觀經濟是否有下行之惑。如果擔憂實現,今年下半年將如何面對宏觀經濟下行風險?
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日前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細細拆分增速換擋期間的經濟形勢及發展風險,并就實業發展、投融資體制等方面提出政策調控建言。
貨幣政策須適度“放水”
NBD:陳老師,能否針對性提出一些宏觀調控方面的政策調整建言?比如投融資體制,以及財政政策?
陳玉宇:首先,穩增長是必要的,這一點也頻繁體現在中央文件中。如果今年下半年經濟變得低迷,決策層需要開閘門,通過寬松的信貸政策和貨幣政策,通過“放水”來解決問題。但這樣的副作用是有可能造成制造業和有創新的服務業活力沒起來,但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則向著不可持續的道路前進,所以這是一個蠻難的選擇。
NBD:具體來看,如何平衡您說的“蠻難的”貨幣政策?
陳玉宇:我的想法就是第一,下半年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穩健,但是要適度的放松。貨幣政策的適度放松是為了避免經濟大幅下滑的風險。
不是要“大水漫灌”,是要適度的放松,因為不可能通過一天的,一個基調的緊縮就把問題解決了。
你不要放得那么松,但是你要適度放松,光靠緊縮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貨幣政策應該有所適度放松,適度放松是為了避免日后的被迫的完全不自主的導致的放松。這是對下半年的政策建議。
建立跨部門宏觀調控架構
NBD:下半年對于投資方面的提振,您有哪些建言?
陳玉宇:我的第二個政策建議是,對于穩增長的措施,還應該主要集中在提振需求方面。
我認為下半年的政策完全可以體現在投資方面的提振。投資方面的提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宏觀政策部門甚至各省,來選擇有活力的、有擴展潛力、其人口、經濟規模、增長的潛力與空間比較大的城市,在這些城市實行與全國不太一樣的差別政策,在這些城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的開發,都可以比較放心大膽地促進,而不是要約束他。
第二,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要盡快穩妥推進長期資本市場工具對基礎設施融資的支持。在長期資本市場建設過程中,用于支撐基礎設施建設的方面要放開步伐,下半年可以趁機推出這方面的政策。
第三,我國應該進一步放松中國企業資本到世界各地去,同時也吸引世界各地的資本到中國來,這種大出大進能夠促進中國經濟質量和繁榮。
NBD:就“大進大出”來看,是不是在資本流出方面,還有一定的政策調整空間?
陳玉宇:今年下半年要加強宏觀調控的技術性。
現在的情況是我國宏觀調控的部門,和宏觀調控的框架,存在部門分散化、權威性不足、知識能力不足等問題。
目前國家財政部、人民銀行、發改委、證監會及銀監會等各個部門都有一部分的權力,所以宏觀調控的部門化、調控的分割化,是不利于整個宏觀調控的。我這頭緊,你那頭松,我這頭松,你那頭又緊。
未來的宏觀調控應該有開放的心態,在國內建立跨部門的宏觀調控的架構。同時,中國穩定經濟的調控政策應該與其他重要經濟體,例如歐洲、美國等的宏觀政策相互協調,這種協調機制應該變成常規化的一部分。
在這種國際宏觀政策的協調和互動當中,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的知識能力建設也會快速得到提高。
(實習生劉傳奇對此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