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玩具無法獨塑童年

2014-05-30 00:30:15

有成年人擔心,玩具制造者就像穿花衣的魔笛手,把孩子從我們身邊帶走。他們不斷制作和促銷虛幻的戰爭游戲,這些游戲將暴力作為解決沖突的手段教給孩子,或者通過推銷男性至上主義和推銷性感、難以實現的女性形象給女孩們來獲取財富。

我們常常會感慨年輕人純真的喪失,一方面又常常催促孩子們加快適應成人社會,因此,成年人既希望玩具能培養孩子們未來的社會角色,又希望通過大眾化的玩具傳達給他們愛與知識,用商品來表達關心、鼓勵個性化和想象力。

不可否認,玩具喚起了成年人自己的童年記憶,構建了幾代人之間的聯系。這正是像樂高這樣的公司之所以經久不衰的原因,也正是中國的奧飛動漫們希望達到的境界。

然而,玩具也導致了成年人的焦慮,擔心會過分溺愛孩子。在他們看來,新玩具常常意味著玩具生產商在操縱孩子,其手段就是刺激孩子們不斷產生新的渴望與價值追求。

克羅斯提醒我們,記住,商品會將我們與孩子分離,阻礙我們和他們的溝通、與自己的交流。我們通過玩具給予了孩子自由,卻又毫無防備地被玩具約束了親情。我們對商品保持著一絲警惕,或者正源于此。我們需要知道如何更好地讀懂商品,包括玩具和它們對我們的吸引力。我們需要找到那些能夠將孩子與過去,與一個具有建設性、但又具有想象力的未來聯系在一起的玩具,并鼓勵生產商們生產出這樣的玩具。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以玩具或者任何一種其他的商品替代我們與下一代人之間真實的接觸。不管是蘋果的iPad,還是白嫩嫩的喜羊羊,它們都不能取代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的時間。它們不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交流的代理人,不能讓玩具獨自塑造童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