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6 00:38:2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5月22日,農業部在河北秦皇島召開北方設施蔬菜生產現場會。
農業部總經濟師錢克明指出,蔬菜作為鮮活易腐的農產品,靠國際市場調節是不現實的,必須立足國內,高標準推進北方設施蔬菜發展,全力增加供給,保障均衡供應。
“事實上,抓好北方城市特別是冬季設施蔬菜的建設,也是今年的工作重點,”一位農業部人士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蔬菜生產就是要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推進,從區域布局來看,南方是冬春蔬菜生產基地,北方則是冬季設施蔬菜,工作任務要求開展蔬菜標準園建設,并且支持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發展標準化生產。”
北方冬季吃菜難
雖然已經種植了3億畝蔬菜,年產量達到7億噸,然而吃菜難、吃菜貴,仍是北方城市居民在冬天時常遭遇的情形。
數據顯示,大城市蔬菜自給率不足30%,有些城市甚至不足20%。惡劣天氣侵襲下,蔬菜的短缺與遠距離配送使北方城市居民往往要多付出采購成本。
而設施蔬菜的推廣將可緩解這一局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設施農業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以及肥料、水和農藥等資源的利用率。
“目前全國設施蔬菜瓜類產量2.6億多噸,豐富了淡季蔬菜市場供應,抑制了淡季菜價上漲。但是大城市的蔬菜自給率仍不足30%,尤其是北方大城市的蔬菜自給率更低”,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張真和認為,提高大城市的蔬菜自給率需要進一步發展設施蔬菜,增加淡季蔬菜供應量,以36個蔬菜品種統計,近年來月均價格波動不到一倍,這說明發展設施蔬菜一定程度上平抑了淡季蔬菜價格的波動。
據專家分析,到2020年,北方日光溫室將發展到1600萬畝,比目前增加200萬畝,相當于增加近800萬噸的蔬菜,可使北方大中城市自給率達到80%以上。
錢克明說,發展北方設施蔬菜要把握好北方設施蔬菜的發展方向和路徑,提高均衡供應水平、質量安全水平和綜合生產效益,推進設施優型化、品種專用化和栽培規范化;要抓好規劃引導、有效開發試點、推進標準化生產和機制創新,全力促進設施蔬菜生產健康發展,保障蔬菜穩定供應。
設施蔬菜北方8城試點
據了解,《全國設施蔬菜生產發展規劃》將對設施建造標準和生產技術規范作出指導,以促進設施蔬菜標準和技術規范的提高,而目前農業部已在北方8個城市設立冬季設施蔬菜開發試點。
按照農業部要求,推廣設施蔬菜,重點是推進設施蔬菜和技術的規范化、設施建造的標準化水平,以及生產技術規程的標準化。另外,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開發試點入列城市將可探索資金整合路徑,以構建多渠道籌資機制,其基礎理念是“中央和地方相結合、以地方為主,政府和農民相結合、以農民為主,新增項目與整合資金相結合、以整合資金為主”。
另外,合作機制也應進行創新,農業部要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或農民合作社在資金、技術、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優勢,提高設施蔬菜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程度,示范帶動設施蔬菜大規模發展。
“事實上兩年前開始就已有北京的民營資本企業進入河北、內蒙、遼寧、山東等地發展蔬菜產業”,北京市農產品流通信息網負責人閆金全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些公司與國營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有著更靈活的操作方式,通過聯營等合作方式與當地農民形成一種更加穩定的利益共享機制,以公司的實力進行設施蔬菜、冷庫等環節的建設,更容易實現規模效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