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4-05-20 00:39:03
按照西安的規劃,其將開通面向中亞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申請內陸港代碼,進入國際港口體系。
每經記者|張靜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靜 發自西安
每經記者 張靜 發自西安
近來,多地搶食“絲綢之路經濟帶”和申建自貿區的紅利。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和外交部共同主持召開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座談會,啟動了規劃的編制工作。
“一帶一路”全局性規劃啟動的同時,各省市亦紛紛摩拳擦掌,編制研究本地區的絲路經濟帶的規劃。其中,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的西安更是動作頻頻。
按照西安的規劃,其將開通面向中亞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申請內陸港代碼,進入國際港口體系。同步構建以歐亞經濟論壇為依托的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面向中亞等地籌建“西安領事館區”。
據記者了解,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和西安領事館區均落戶西安浐灞生態區。“目前兩者的方案編制已初步完成,正在做前期工作。”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以下簡稱浐灞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楊六齊表示。
上述舉措布局后,西安爭奪“內陸型自由貿易區”的步伐亦在加快。《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陜西省政府常務會上獲悉,西安自由貿易園區建設方案,由西安市負責研究起草,計劃于6月面世,并上報國務院。
參與西安自貿區建設方案編制的學者、西安交通大學發展與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馮宗憲向記者透露,“西安自貿區”的定位和構想為內陸型自貿區,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力爭為西部地區和內陸地區發展探索可復制模式或可借鑒的經驗。
搶先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
自去年9月國家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提出后,沿線多省已著手研究推進絲路經濟帶建設,試圖在這一輪區域戰略發展中,為本地區贏得更多機遇。
去年底,隨著國家層面啟動編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全局性規劃,各地對于“絲路經濟帶”紅利的搶食愈加激烈。
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的西安,動作頗為迅速。先是借歐亞經濟論壇的機會,聯合歐亞9國十幾個城市共同簽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搶先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開展國際合作。
隨后,西安發布《關于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實施方案》,提出著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把西安建成最具發展活力、最具創新能力、最具輻射帶動作用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
按照實施方案,在物流交通方面,西安提出實現中國與歐洲西部公路對接,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陸路交通運輸黃金通道。具體措施為,建設西安(咸陽)國際航空港,打造絲綢之路空中走廊。盡快落實西安至哈薩克斯坦國際航線的開通工作,拓展西安至絲綢之路沿線其他城市的國際直達航線,逐步開通定期貨運航班。與此同時,將西安國際港務區納入國際港口體系,使其成為始發港和目的港。開通“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把西安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樞紐和集散地口岸。
除卻物流交通外,在金融、經貿方面,西安亦有考慮和計劃,主要承載區則為西安浐灞生態區。楊六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歐亞經濟論壇為依托,浐灞生態區將加快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的規劃與建設。
楊六齊還透露,西安將在浐灞生態區設立領事館區,爭取上合組織成員國及絲路沿線其他國家在西安設立領事館。推動西安在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設立辦事機構。
編制《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戰略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安有關“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諸多構想中,部分已經成為現實。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西安國際港務區獲悉,目前“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已開通,并計劃常態化運營。“現在我們正在申請港口代碼,進入港口體系。”西安國際港務區西部物流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釗告訴記者。
“西安歐亞經濟論壇迄今已舉辦五屆,在促進歐亞國際合作交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以此為依托,建設歐亞合作專業園區,是落實‘絲路經濟帶’的具體舉措。”在楊六齊看來,借助絲路熱潮,構建歐亞合作專業園區,西安可謂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據記者了解,目前,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管理辦公室已正式批復設立,2013年初就已啟動了綜合園區前期各項準備工作。 與此同時,記者從浐灞管委會獲悉,該管委會編制的《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戰略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處于上報待審階段。
據《規劃》顯示,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核心區即首發區規劃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包括國際會展功能區、國際金融區、領事館區、國際商貿區、國際文化旅游交流區等五大功能區。
“最終,我們將積極爭取將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規劃納入國家戰略層面,推動國家有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布點和重大項目落戶浐灞。”楊六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與此同時,記者獲悉,西安領事館區及周邊城市規劃設計方案業已初步完成。
“目前,已經編制西安領事館區戰略規劃初稿。同時與南非、泰國、韓國進行了接洽。”楊六齊向記者透露,上述西安領事館區及周邊區域計劃于2014年啟動建設,預計5年至8年初步建成。
對于西安領事館的入駐工作,楊六齊表示,“我們將進一步修改完善西安領事館區戰略規劃方案,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以及與陜西有密切經貿往來的國家及地區盡早在陜西設立領事館(或辦事機構、代表處),并落戶西安領事館區。”
定位內陸型自貿區
記者注意到,早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伊始,當地學界就曾建言西安應申報自貿區。西安的動作則頗為迅速,邀請了多位學者和業內人士,對西安自貿區方建設案建言獻策。
陜西省政府公布的常務會信息顯示,西安自由貿易園區建設方案,按計劃將于6月推出,由西安市負責研究起草,爭取列入國務院下一批審批同意建設名單。
關于西安自貿區,陜西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發表的《西安建設自有貿易園區研究》一文顯示,自貿區是目前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因此,西安設立自由貿易區將有力支撐‘絲路經濟帶’的建設與發展。”
對于西安自貿區的具體建設內容,曾參與西安自貿區建設方案編制的學者馮宗憲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與上海、廣州、天津等地的自貿區不同,根據自身特點,西安自貿區定位為內陸型自貿區,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
“西安在西部地區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科教文化實力相對領先,從國家戰略角度和區域位置上看,西安市作為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和核心節點城市,因此它的自貿區是在絲路經濟帶上發揮作用。”
在馮宗憲看來,西安申請自貿區意義重大,“西部地區總體來說欠發達,主要源于開放程度不夠,西安若構建自貿區,可以為西部地區和內陸地區發展探索可復制的模式或可借鑒的經驗。”
不過,面對國內眾多申請自貿區的城市,馮宗憲稱,自貿區只是頂“帽子”,國家政策到位后關鍵在于地方政府怎么做,要創造出什么,有沒有做出業績的能力和魄力,建設自貿區對于西部城市的挑戰很大,需要做大量實際的工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