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9 00:35:25
◎魯政委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意見》表示:“外貿發展不僅對穩增長、保就業至關重要,而且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這與我們一直堅持的看法高度吻合。與此前常常有意無意地將外貿的快速增長視為中國宏觀經濟結構的倒退(過度依賴外需,加劇了國際收支不平衡)相比,本次的提法是全新的,有利于對過去看法進行“撥亂反正”。
《意見》從優化外貿結構、改善外貿環境、強化政策保障、增強外貿企業競爭力、加強組織領導等五個方面,全方位對促外貿提出了要求。與以往其他意見不同的是,本次在每一條要求之后,均明確了責任部門,力求做到有人負責、有人落實。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證能夠 “采取果斷有力措施”,“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商務部對全年預期目標是出口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5%,與我們去年12月25日的預測完全一致,但是,在今年第一季度末,我們將全年的出口增速下調為4.5%。
促外貿,不是單純促出口。為避免把促外貿簡單理解為促出口,《意見》的第一條首先是“進一步加強進口”,這是為了避免由此導致國際收支重歸不平衡。在這一條里面,培育“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是新提法;同時,《意見》也要求“擴大原油進口渠道”,這意味著進口權可能會進一步放開。
《意見》對于匯率政策的提法有新意。我們一直以來的研究清楚地顯示:我國的出口主要與人民幣有效匯率密切相關;與全球經濟增長所代表的外需相比,匯率的影響要大得多。在中國出口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其他新興經濟體卻“病樹前頭萬木春”。本次《意見》在“三、強化政策保障”中的第一條措施,談到的便是人民幣匯率問題。
與以往通常簡單地強調 “穩定”不同,本次《意見》表示要“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幫助企業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這暗示,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性會加大,并可能根據外貿形勢的變化而進行一定的調整,只是對能夠調整的幅度仍然需要拭目以待。正是從這一點來說,我們認為是“有希望”,但“不明確”。如果匯率仍然像過去一樣對浮動感到“恐懼”,僅僅只進行象征性的微幅調整,則本次促外貿很可能會再度被異化為一次完成任務的數據游戲。
此外,我們認為,外儲在大規模的“貿易信貸”中開始起作用。《意見》提到,要“發揮外匯儲備委托貸款平臺等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成本”。
(作者為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