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銀行

每經網首頁 > 銀行 > 正文

應對經濟下行風險 民生調整小微金融布局

每經網 2014-05-12 09:06:45

每經編輯|陳小雨

每經記者 張威 發自北京

2014年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民生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050.25億元,比去年末僅增加了3億元,這與過去小微貸款增速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其實,小微金融對銀行而言,漸從“藍海”變成“紅海”,如何在當前環境中尋覓到一條新的“藍海”,成為銀行小微金融背水一戰的必然之路。

與此同時,經濟下行的宏觀背景帶動了銀行業新一輪不良率上升,風險抗壓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也已成為銀行資產質量加壓的重要因素。

“去年,民生銀行開始推進分行轉型,小微金融2.0版改革是分行轉型的核心內容。”民生銀行無錫惠山支行行長曹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民生銀行行長助理石杰則坦言:“民生銀行小微金融推2.0版的主要目的,是在經濟下行的宏觀背景下規避風險,提高資產質量。”

傳統1.0版需提升

2008年下半年,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明確提出要為小商戶、小業務提供金融服務。2009年2月,該行以“商貸通”業務拉開了小微金融的序幕。

由于民生銀行小微貸款起步早,當時市場競爭對手少,所以該行小微貸款規模迅速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末,該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就已經突破4000億元,達到4040億元。

然而,民生銀行小微金融的傳統做法--1.0版本的商業模式還比較簡單。用董文標的話說,一是因為沒有技術含量而導致競爭乏力,其他銀行通過提高貸款規模和降低貸款利率搶走了民生銀行的不少客戶;二是規劃不到位,還有不少散單,而散單無法解決“成本高、風險大”的問題。

2014年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末,民生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050.25億元,比2013年末僅增加了3億元,與過去小微貸款增速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據了解,由于經濟增速的進一步下行和部分區域、部分行業的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民生銀行通過限額管理和重點行業結構調整,推動高風險行業小微貸款余額的持續下降,一季度回收小微貸款近980億元,包括退出40億元高風險的制造業小微貸款,一季度末民生銀行小微貸款的不良率為0.64%。

“民生銀行小微金融推2.0版的主要目的,是在經濟下行的宏觀背景下規避風險,提高資產質量。”石杰近日向媒體記者坦言。

降低散單占比

據了解,此前民生銀行小微金融1.0版主要是總行設定一個規模,然后分行、支行根據規模進行客戶開發。

2013年2月,民生銀行開始全面啟動分行轉型,其核心就是小微金融2.0版的實施,按照“模塊化、標準化、規模化”的原則,強化分行層面規劃指導、集中營銷、集中運營、售后服務等模塊的標準化操作,持續完善和優化小微流程再造。

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小微金融:亞洲的創新與實踐”分論壇上,董文標向記者解釋,模塊化就是要搞成流水線,通過流水線生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批量化就是小微企業不能一家一家做,要批量開發;標準化就是把小微金融的規劃、銷售策劃、銷售和售后服務分開。

民生銀行南京分行是該行系統內第一家啟動轉型的分行,南京分行行長胡慶華表示:“現在的邏輯是總行對所有的小微金融規劃進行審批,下發一級規劃內容到各分行,按照自上而下的規定,分行又制定了二級規劃下發給支行,對于一線銷售人員來說,只要執行規劃就可以,避免了跑馬圈地盲目選擇行業和領域的現象。”

同時,分行要根據市場調研情況成立小微行業部,小微行業部主要是針對一個行業或者幾個行業進行市場開拓,如果該行業部的客戶和市場規模進一步做大,就會成為小微專業支行。

胡慶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南京分行有家紡、酒水、生產等9家專業支行。

據了解,民生銀行南京分行在落實的過程中主要以“大數法則”和“收益覆蓋風險”的理念開展小微業務。

“大數法則”就是以批量開發做大業務總量,通過龐大的客戶群體來分散風險,降低成本。“收益覆蓋風險”就是通過合理定價讓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損失。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分行針對小微企業業務采用批量銷售模式,該分行非項目下散單占比不到20%,單戶平均貸款金額為100萬左右。

民生銀行南京分行轄下的無錫分行行長曹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2.0版推進批量業務,相比以前業務規模能夠做得更大,1.0版的時候,每個客戶經理平均維護客戶不到60人,現在可達200人,因為客戶經理開發客戶主要特征是行業性、批量化,很少去做散單了。

“2.0版強調批量化,要求銀行對行業的市場前景判斷更準確。”民生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