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9 00:58:2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一鳴
每經記者 王一鳴
昨日(4月8日),停牌近3個月的新世紀公告,作價超過21億元的數字天域擬借殼公司上市;同時,停牌半年之久的高金食品亦宣布,估值60億元的印紀傳媒也將借殼上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半個月,先后有弘高設計作價28億借殼上市東光微電,綠地集團估值655億元借殼金豐投資等重磅重組出爐。在經歷門檻提高后的短暫沉寂期后,A股借殼上市熱卷土重來。
有投行人士表示,雖然證監會去年明確了借殼上市標準與IPO等同,提高了借殼門檻,但因等不及IPO,執意借殼的公司仍不在少數。
重磅借殼案接踵而至/
昨日新世紀公布的重組預案顯示,此次借殼的數字天域100%股權預估值約為21.29億元,擬置出資產扣除分紅后作價預計為3.9億元,差額部分17.39億元,公司將向數字天域的11名股東發行股份購買。
預案顯示,成立于2002年的數字天域,專注于移動終端操作系統、中間件平臺及相關應用的研發與運營,集移動終端操作系統、中間件平臺與相關應用的研發與運營于一體。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接近1.79億元,扣非凈利潤為8998.05萬元。
資產轉讓方承諾,數字天域2014~2016年度實現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42億元、1.85億元和2.35億元。受該消息提振,昨日新世紀股價一字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4日,三房巷發布終止重組公告,當時就披露了重組方為數字天域。從新世紀的停牌時間看,在三房巷重組終止后,數字天域火速更換了交易對象。數字天域迫切借殼,或是受紅杉資本、光速創投以及英飛尼迪投資等多家知名PE的推動。
上述負責人認為,經過短暫停頓的借殼重組,又再度呈現加速態勢。
高金食品公告則顯示,借殼方印紀傳媒100%股權估值高達60.12億元,一舉刷新了A股文化傳媒板塊并購案的估值紀錄。
財報顯示,印紀傳媒最近三年累計實現凈利潤6.51億元,年均利潤增長率為36%。根據《利潤補償協議》,交易對方承諾:如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于2014年內實施完畢,則印紀傳媒在2014~2016年度合并報表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4.3億元、5.58億元、7.19億元。
除了新世紀和高金食品,此前半個月,弘高設計作價28億借殼東光微電上市,綠地集團估值655億元借殼金豐投資等重組案紛紛出爐。對此多位投行并購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最近打算借殼的企業確實又多了起來。
借殼上市三大“魅力”/
對于近期借殼案大量增加的現象,投行人士給出了三點原因。
一是IPO再度遇阻。“去年11月30日,借殼上市標準等同IPO的政策出臺,我們接觸到的原來想借殼的客戶,此時轉投IPO,這類現象十分明顯。但現在證監會暫停接受IPO申報材料,這對擬上市企業有一定沖擊,一批年初打算IPO的客戶,現在又再轉回來尋求借殼。”某投行并購人士表示,發審會也并未如市場預期的那樣在3月底重啟。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截至4月7日,今年共有28家企業終止IPO審查,連續16周無新增初審企業進入首次公開發行名單,滬深兩市目前共有669家企業在排隊等待IPO,其中上交所主板排隊企業有163家,深交所中小板有275家,創業板有231家。
二是借殼上市時間成本低。企業選擇借殼,免除了IPO排隊等候之苦;借殼上市不用路演和詢價,與新股IPO的發售流程相比,優勢更明顯。對借殼重組企業來說,從上市公司推出重組預案,到最后獲批完成,一般僅需1年時間,更快者半年即可完成重組。
三是借殼操作的靈活性。上述投行人士闡述道,一般上市公司重組在籌劃過程中終止,那么3個月內不能再籌劃重組。但重組方案在被否后,第二天上市公司就可開董事會繼續推進重組。最快的,從上市公司開完股東大會到最后上會,不到20天時間。但IPO被否后,則需要6個月才可重新提交申請。
天一科技便是典型案例。今年1月10日,因不符合“重大資產重組所涉及的資產定價公允”遭發審委否決后,1月20日公司董事會審議并通過了繼續重組事項,3月4日重新推出經修改過的重組草案,3月14日獲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受理,當月26日,該重組事項獲得并購重組委無條件審核通過。不過,因參與本次重組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天一科技并購重組申請被暫停審核。
華潤錦華在去年11月21日公告借殼被否后,12月19日董事會審議通過繼續推進重組事宜,12月30日收到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受理通知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