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3 00:43:5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春燕 吳文坤發自山西柳林
每經記者 趙春燕 吳文坤發自山西柳林
光環褪去后,剩下的是一幅千瘡百孔的圖景。
他曾是山西首富,又因“7000萬嫁女”備受爭議。3月12日,邢利斌被警方帶走,“聯盛帝國”重組再添變數。
2012年底,聯盛債務危機爆發,多家銀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被卷入。2013年11月,聯盛因資金鏈斷裂提出重組申請。
在“政府肯定要救聯盛”的預期下,重組方案因多方利益博弈,至今無果。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山西呂梁,通過數日的調查采訪,試圖了解當前聯盛債務壓頂下的具體狀況,也試圖尋找邢利斌走下神壇的深層原因。
3月27日下午,聯盛大廈門口,吳銘(化名)走了出來。他剛去過山西聯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盛)某下屬子公司辦公室,商討債務情況,卻無功而返。
吳銘是太原一家井下設備公司的職員,他為數千萬元的設備款而來。因聯盛提出債務重組,所有債務延期近一年,但是利息誰來承擔,如何商定,至今沒有說法。聯盛爆發危機后,30余家金融機構及十余家柳林當地民營企業被卷入。
時至今日,聯盛的債務沖擊波仍在持續。權威人士預計,聯盛300億元債務重整,直接或間接波及山西的資產規模高達2000億至3000億元。
去年11月29日聯盛提出申請至今4個月有余,重整方案幾經波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前幾日被傳出已基本敲定的方案,仍未獲得兩家民企和幾家金融單位同意,聯盛債務重整再遇阻,若照此下去,恐有破產的可能。相關資料顯示,邢利斌去年號稱有600億元資產的聯盛集團,目前的總資產已經縮水至270億元,這意味著,聯盛或已在資產評估方面作出了讓步。
債務危機波及甚廣/
“我們領導催了我好幾次,來找康總 (聯盛下屬子公司高管)商討債務問題,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他。近幾天聽說他回來了,我就特地過來看看,這次還是沒有找到。”吳銘說。
像吳銘這樣來聯盛 “追債”的案例并非個案。有報道稱,目前與聯盛集團有互保關系的民間債權人已遭銀行抽貸。呂梁地區不少煤企老板也在為籌措資金四處奔走。“受聯盛債務危機波及,呂梁地區煤企資金狀況都不好。”一位熟悉當地企業經營狀況的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市場傳言,呂梁當地一家焦化企業,除了與邢利斌有10億元的互保協議外,二者還有更多債務關聯,包括之前邢利斌從前者收購的煤礦資產時的欠款,以及個人名義的借款,牽涉的債務超過30億元。企業高管現在四處籌措資金。
記者曾短信聯系上述企業負責人,詢問該企業對當前債務重組的訴求,且也撥通其電話,對方以正在開車為由,未作回應。
有報道顯示,山西中陽鋼鐵也是聯盛的互保企業,且互保金額達10億元以上,記者日前短信、電話聯系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珠,均無回應。
聯盛高管三緘其口/
兩周前,一紙紅頭文件由柳林縣政府開始到聯盛集團高層再到下屬子公司層層下發,即便是一線礦工也被集中開會傳達,文件大意為“整個大集團不會因為一個人出事而影響全局”。
上述文件的下發緣于今年3月12日邢利斌在太原機場被北京警方帶走。聯盛下屬子公司一線工人張強(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了上述信息。據他說,在被傳達上述信息之后,目前職工的生產經營狀況還算穩定,“大家也都知道邢利斌出事了,那個文件其實也是為了穩定軍心,但是工人都知道目前狀況不好,對未來也很發愁。”
邢利斌被帶走,這讓聯盛債務重組再迎一大利空。目前,聯盛集團已由邢利斌妻子李鳳曉出面管理。
事實上,這已不是邢利斌第一次被警方帶走配合調查。此前幾次“被帶走”都是有驚無險,但是這一次,截至發稿,記者仍未獲悉其被帶走所為何事,能否化險為夷仍未可知。
一邊是下層礦工接受 “穩定軍心”式的訓話,另一邊卻是聯盛高管集體更換手機號碼。記者在走訪柳林期間,曾多次試圖聯系聯盛集團多名高管,對方不是關機就是接通后隨即掛斷。后來,記者在聯盛內部獲悉,或是因為邢利斌被帶走以及聯盛重組之事,聯盛集團內部高管已簽署了保密協議,且手機號碼基本上換掉。
自去年債務危機曝光以來,聯盛已經遭遇頻繁追債。不過,一位和聯盛合作過的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聯盛高管換手機號并非為了躲避追債。他稱,目前聯盛高管手機號碼就是內部人士也很少知道,這也是他只能多次上門來找人的原因。關于重組的事情,“目前即使你找到了他們,估計他們也不會說什么,因為有保密協議。”
債務重組受阻
去年11月29日,當時號稱總資產有600億的聯盛集團因資金鏈斷裂,向柳林縣法院提出債務重組申請。一時間,一起300億元總額的債務危機突然在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爆發,因為有三十余家金融機構和十幾家和聯盛有著互保協議的民營企業被卷入,這一事件迅速演變成為近段時間以來金額最大的信用風險事件。
債務重組是指借助司法程序為已經資不抵債,但尚有造血功能的企業撐一把保護傘。保護傘之下,生產經營可以繼續,債務可以停息止付,逼債催債可以凍結。同時,資產獲得保全,法院不能執行拍賣,債權人不得哄搶。
對于重組,聯盛方面的理由是,企業生產因缺乏流動資金處于半停產狀態,大量的短期資金到期無法有效接續,七對在建礦井無法收尾竣工。聯盛希望依靠重整調整債務期限,降低財務成本,最終減少負債規模。這樣一旦申請重整成功,聯盛有9個月的時間不需要支付任何本金和利息。
公開報道顯示,至2013年10月底,聯盛在29家金融機構的融資總額為281億元,風險敞口(扣除保證金)總計為259.16億元。前三大債權人機構為國家開發銀行(總額45.1億元)、山西農村信用聯社 (總額41.5億元)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額19.9億元)。此外還有包括民間融資在內的其他債務幾十億元,聯盛的總債務規模超過300億元。
另據了解,和聯盛有互保協議的呂梁地區大型企業名單中,山西離柳焦煤集團、山西匯豐興業焦煤集團、山西中陽鋼鐵、山西大土河焦化、孝義市金巖電力煤化等當地民企均在列。
聯盛重整的消息傳出后,包括諸多金融機構在內的債權人一方因對重組方案不滿,集體向山西省金融辦施壓,此后山西省省長親自參與了對聯盛重整的商討之中。
針對重整方案,數月以來幾經變更,幾天前似乎已經敲定,被傳出的最新重組方案為,針對聯盛45億元的注資計劃未變,由與聯盛有互保關系的9位民間債權人共同出資15億元,另外引進戰略投資30億元,完成對聯盛集團的重組。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柳林采訪期間獲悉,目前山西離柳焦煤集團和山西中陽鋼鐵兩家對于該方案有不同意見。近日,另有接近債權人的知情人士稱,除了民營企業外,金融機構中亦有對此方案持不同意見者,重整的阻礙非同小可,聯盛甚至有破產的可能。
針對此信息,記者嘗試向山西省金融辦及相關債權人核實,截至發稿暫未獲得準確答復。山西省金融辦人士稱,目前聯盛債務重組的事情不方便針對媒體發聲。不過,一個和聯盛有互保協議的柳林民企老總向記者明確表示“聯盛不會破產。”
資產縮水至270億
當年的聯盛曾經富甲一方,其所在的柳林縣,財政收入位列山西省第二,而手握全縣一半以上煤礦資源的聯盛,至少貢獻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更有消息稱,聯盛在最巔峰的時候,曾控制了柳林縣80%的資產。
那么“聯盛帝國”的資產規模到底有多大?邢利斌去年曾公開宣稱聯盛的總資產規模有600億。還有版本稱,截至2013年6月,其總資產為507億元,負債315億元。而在聯盛債務的重組方案中,資產評估上的分歧成為了債權方和聯盛的主要爭議之一。
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聯盛內部獲得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月28日,聯盛的總資產總計約272億元,總負債234.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6%。
在此前的資產評估爭議中,邢利斌認為的聯盛資產600億元的估值并不被認可,甚至有人估算,聯盛號稱600億元的資產拿到市場上賣,連200億元都賣不到。如果聯盛在資產評估上作出讓步,那么將會很快覓得投資。
不管此前資產是500億,還是邢利斌號稱的600億,按照聯盛內部的財務數據來看,270多億元的資產總額相比此前已經減去大半,這或許表明,聯盛一方在資產估值上已經作出了妥協。
不過,對其資產縮水一事,記者目前尚無獲得聯盛官方的確認及回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