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華南期貨宣布停業 或因國新投資股權糾紛

2014-03-21 00:40:3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記者 曾劍

“用2~3年時間通過不斷創新和追求卓越,使華南期貨成為華南地區數一數二,在全國期貨行業進入前期20名的品牌期貨經紀公司,進而成為綜合類期貨公司,在條件成熟時實現上市。”這是華南期貨經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南期貨)發布在公司官網上面雄心勃勃的發展戰略。曾經意氣風發,但公司現實處境卻讓人唏噓。

3月20日,華南期貨在官網上發布停業公告稱,由于公司出現重大經營風險,部分銀行賬號被貴州法院司法凍結,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公司通過了停止期貨經紀業務股東會議決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華南期貨未在公告中透露“經營風險”具體為何事,但公司近期正陷入國新投資股權轉讓糾紛一案,由此被貴州高級人民法院凍結劃撥逾2000萬元銀行存款。

增資國新投資陷股權糾紛/

3月20日,華南期貨發布公告稱,自公告發出之日起,華南期貨不再接受客戶開新倉指令。自公告發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請客戶至華南期貨辦理銷戶手續,未辦理銷戶手續的客戶期貨賬戶資金將統一轉移至華泰長城期貨。同時,自公告發出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客戶愿意在華泰長城期貨開戶的,華南期貨和華泰長城期貨將聯合為客戶提供便捷辦理通道。

一家成立十多年的老牌期貨公司突然停業,一時間引發了期貨市場的極大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華南期貨,詢問公司究竟存在什么經營風險。公司客服部人員表示,其對公司所述的風險并不清楚,公司之所以停業是因為公司面臨的風險可能影響客戶的權益。

此后,記者從一位業內人士手中得到一份貴州高級人民法院的執行裁定書。根據這份落款日期為2014年2月8日的《(2013)黔高執字第1-3號》裁定書顯示,在區俊杰、朱建春、羅學明申請執行西寧市國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賢臣集團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糾紛一案中,貴州高級人民法院查明,1999年國新投資控股增資擴股時,中恒投資、天藝服裝、華南期貨等多家公司分別以其按份持有的廣東興寧市火車站綜合大樓股權,向國新投資控股增資入股。

其中,華南期貨以其按份共有的綜合大樓16.9%的股權,折價2299萬元作為出資,持有國新投資控股11.8%的股權。不過,經貴州高級人民法院核實,華南期貨等所謂的綜合大樓股東,并沒有享有綜合大樓房屋產權的依據。鑒于此,貴州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凍結、劃撥華南期貨銀行存款2299萬元及相應利息。若存款不足,則查封、扣押、拍賣、變賣其等值財產。

資料顯示,華南期貨成立于1993年,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法人代表為姜雪。截至2012年年末,公司的凈資產僅為1721.99萬元,凈資本1602.2萬元;公司2012年的手續費收入為30.91萬元,凈利潤為虧損804.47萬元。因此,上述裁定書的執行對公司的沖擊將十分巨大。

公司曾屢遭監管層處罰/

事實上,在此次停業之前,華南期貨曾屢次遭罰。

2008年10月底,廣東證監局對華南期貨采取了限制開發新客戶、限制自有資金的調撥和使用、限制轉讓財產、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等行政監管措施。然而,華南期貨并沒有完成整改。2009年3月底,廣東證監局再下罰單,限制華南期貨從事期貨經紀業務六個月,期間禁止開發新客戶。

2011年2月17日,廣東證監局再次對華南期貨開出罰單。此次廣東證監局處罰的理由包括信息系統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公司治理不健全,可能影響公司持續經營;凈資本持續預警。同年11月,因達不到期貨公司凈資本1500萬元的法定最低標準,華南期貨再被監管機構暫停經紀業務3個月。

此外,在2009年2月和2009年7月,華南期貨還因違反反洗錢法規和稅收法規,被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以及廣州市國稅局給予了行政處罰。

有期貨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南期貨業務早已陷入停頓,唯有股東增資才能走出困境。然而,華南期貨從2000年增資至5000萬元以后,股東就再沒有增過資。記者查詢到的公開資料顯示,華南期貨的大股東為廣東粵財投資控股,粵財投資2011年8月入股華南期貨,現持股比例為52.4%;第二大股東成都市泛海投資則在2002年8月入股,持股比例為20%;第三大股東為新源世紀投資,持股9%。值得一提的是,新源世紀投資的法人代表正是被稱為“中國期貨教父”的田源。

浙商期貨一陳姓分析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華南期貨業務比較單一,實力比較弱,其暫停經紀業務對行業、期貨品種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由于其只有經紀業務,暫停后將沒有了經營業務,將來可能被其他期貨企業重組。

另一不愿具名的期貨分析師也表示,雖然華南期貨停業,但公司的期貨經營牌照還有一定價值。一方面,一些券商可以通過收購避免申請期貨牌照的麻煩;另一方面,一些具備實力的期貨公司,可以通過收購拓展業務渠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