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0 00:45:22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蔣蘇華表示,新消法對消費者在汽車方面的維權將起到推動作用,而企業有必要增加針對消費者維權帶來的預算。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3月17日,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消法)正式實施。在新消法時隔20年的修訂中,最受關注的部分來自汽車行業。這期間是汽車步入家庭的時期,同時汽車維權事件也在頻發。
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蔣蘇華就新消法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消法對于消費者在汽車方面的維權將起到推動作用,而企業有必要增加針對消費者維權帶來的預算。
根據新消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倒置”被認為是新消法的最大亮點。對于汽車領域的消費者維權而言,這一規定解決了原有消費者舉證難、鑒定難的問題。
分析認為,新消法中“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極大減輕了消費者的維權成本。根據前述條款規定,購買汽車后6個月內消費者只需證明自身由于汽車瑕疵受到損失,而責任舉證環節就由過去的“誰主張誰舉證”轉由經營者負責。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秘書長劉俊海表示,新消法的出臺有望改變車主維權難、維權成本高的現狀。
此外,蔣蘇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伴隨新消法實施,公益訴訟將大幅增加。本次新消法引進了公益訴訟制度,省級以上消費者組織有權利替消費進行公益訴訟。只需要提供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汽車質量問題的所有證據以文檔形式發送給消費者組織,由消費者組織替車主進行公益訴訟,真正實現零成本維權。
對此,蔣蘇華認為,由消費者協會主持打官司可以大幅降低消費者的維權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只要一個公益訴訟打贏了,眾多消費者便開始效仿爭議結果。蔣蘇華說:“消費者不愿打官司,第一成本高,第二不知道結果。現在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維權數量勢必增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