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3-18 08:49:44
⊙記者顏劍○編輯楓林
兩大支付巨頭的二維碼(條碼)支付業務被暫停,看來并非僅是安全的因素所致。更大的可能性在于,監管層將會對互聯網支付、線下收單兩個市場進行明確區分,試圖通過技術手段來融合兩個市場的做法將不被認可。
這個政策意圖可以從近日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征求意見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和《關于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清楚地看出來。
據一位參加上周清算協會相關會議的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央行的監管思路越來越明確,就是要讓各種支付業務均衡發展,不會讓一些機構憑借技術、客戶和市場的優勢來打通各項業務之間的界限。
網上的歸網上線下的歸線下?
現在看來,上周四暫停二維碼支付業務也許只是一個前奏。
央行上周下發的文件表示,“目前,將條碼(二維碼)應用于支付領域有關技術,終端的安全標準不明確,相關支付指令驗證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質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風險隱患。”由此,央行要求財付通、支付寶暫停相關支付業務,并上報相關書面報告給監管機構。
然而,在近期結束征求意見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第二條就明確,“支付機構不得為付款人和實體特約商戶的交易提供網絡支付服務。”這意味著條碼(二維碼)支付的主要應用場景將不被認可。
同樣的監管思路在《關于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可以發現。該指導意見稱,“手機遠程支付服務只能為付款人和網絡特約商戶之間的電子商務提供相關支付服務,并適用人民銀行關于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及銀行卡收單業務等相關管理規定。”
同時,“取得銀行卡收單業務資質的支付機構,可為實體特約商戶提供商業銀行直接發行在付款人手機安全載體內的銀行卡(賬戶)及手機電子現金的近場受理服務。”這意味著,試圖以手機遠程支付實現線下收單目的的業務將不被認可。如果支付機構希望利用移動支付來開展線下收單業務,就必須走近場支付的路徑。
而此前二維碼(條碼)支付由于低廉的費率、便捷的支付體驗備受市場歡迎。業界認為其將給傳統的收單業務巨頭們帶來巨大的沖擊。在這種支付業務中,應用場景為線下,支付手段為網上。這種業務模式的費率到底是該適應于網上支付的費率,還是線下收單的費率,業界爭議頗大。
雖然目前業界并不能確認上述兩個文件最終能否如此出臺,但從這兩個文件以及上周暫停相關業務的動作可以看出,監管層對于O2O支付業務已經明顯地不予認可。也許在監管層看來,“網上的歸網上,線下的歸線下”才是正途。
支付業務分類均衡發展
據一位上周參加支付清算協會相關會議的人士表示,央行有關負責人在介紹上述的文件出臺背景之時,就強調各類支付業務要均衡發展,不能進行跨界。“比如用互聯網支付業務的牌照,來做線下收單的業務。”
目前,央行頒發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牌照共分五類,業務類型分為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受理、貨幣匯兌等。
該人士稱,按照央行的思路,試圖以技術、客戶、市場的優勢,來打通各種業務類型將不被許可,這實際上已經反映在了各項業務管理辦法的制訂中。
“比如去年剛出臺了《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那么在《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中的相關條款就不能與其相沖突。O2O支付到底是歸前面這個辦法管理呢,還是后面這個辦法管理呢?”該人士稱。
該人士認為,實際上央行對于支付機構的業務監管思路已經非常明確,預計不會有大的變動。雖然在上述兩個文件中的部分條款,如轉賬、消費限額等規定過死,“可能最終出臺的規定還是會有所調整”,但是業務分類監管的思路不會發生變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