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3-11 08:45:00
上周大盤振幅收窄,全國兩會期間A股運行以低位盤整格局為主,盤中雖有部分權重股積極護盤,不過高估值品種繼續震蕩調整對市場人氣形成較大抑制,兩市成交量連續3周逐級萎縮,場內觀望氣氛趨于濃厚,資金避險意愿提升。綜合而言,隨著各項政策在全國兩會期間逐一兌現,此前政策面一致預期催生出的過分放大的題材炒作熱情將逐漸回歸理性,后市潛在利空因素將逐漸顯現,弱勢格局恐難改觀。
權重股上漲乏力個股分化加劇
上周權重板塊走勢穩健,對支撐指數重心起到較大作用:一是以房地產、金融為代表的嚴重超跌板塊出現止跌,此前市場對這兩大行業預期過度悲觀,在上周政策層面明確表態后,被放大的做空情緒得到一定修正;二是以石化、稀有金屬為代表的資源類部分品種借力國企改革、油品升級、新能源等主題概念機會繼續活躍。而由于制造業PMI走勢疲弱,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低迷,周期性品種內在驅動力嚴重不足,目前并不具備扭轉弱勢格局的能力,縱使其有足夠的估值安全邊際,資金介入意愿依然不高,其反彈空間必然受限。
此外,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對傳統產業中率先引入改革活水積極謀求轉型的細分領域,理性投資者對其中相關優質品種關注度悄然上升,有鑒于此,預計后市藍籌板塊之間以及同一板塊內部個股分化的現象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成長股面臨業績考驗
上周主題概念活躍度不高,盤中雖有充電樁、核能、網絡彩票、民營醫院等主題概念輪番表現,但持續性及可操作性并不強,無論從市場聚集效應還是擴散效應看,對場內人氣的提振作用與二月份相比減弱甚多,加之元器件、網絡安全、智能家居等前期強勢股(財苑)延續整理態勢,題材熱點賺錢效應逐漸減弱不利于多方信心的恢復。
從今年的政策環境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不斷釋放的改革紅利將給新興產業提供持續推動力,諸如網絡安全、信息消費、節能環保等深入人心的確定性重點領域,大的上升趨勢尚未結束;短期來看,成長股在政策預期逐一兌現后,前期獲利資金兌現籌碼意愿增強,這符合經驗性市場行為特征,此前大炒成長股的浮躁市場心理也需要適時冷卻,3月份開始年報逐漸進入密集的披露階段,本月會有超過四成的上市公司披露年報,較之此前業績預告,中小板、創業板中向下調整凈利潤增速的上市公司并不鮮見,本周全國兩會步入尾聲,政策層面對成長股的支撐效應會相應減弱,部分高估值成長性品種需注意防范業績不達預期帶來的估值泡沫擠出風險。
基本面預期偏弱供需矛盾或再現
上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GDP增速繼續鎖定在7.5%,接近市場普遍對一季度GDP增速的預測目標下線。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驅動力看,改革之年必然會伴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要為改革騰挪可操作空間,直接投資力度必然會相應減弱,依靠消費拉動經濟仍然面臨需求端持續放緩的困境,盡管一月份出口數據有所改善,但在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環境下,國際市場動蕩加劇增加出口的不確定性。
整體來看,持續偏弱的基本面使投資者不斷調低預期,表現在A股市場上,即為投資者對周期股估值的摒棄。本周即將公布1-2月份相關經濟數據,如果宏觀經濟持續未有改觀,對大盤的抑制作用將顯而易見,同時新股IPO閘門經過短暫關閉后,3月份將重新開啟,資金分流及供需矛盾凸顯,可能會對場內流動性形成負面影響,A股或將再度向下考驗2000點支撐。
降倉觀望避風險
降低倉位配置,短期以避險思路為主。技術面看,上周滬深兩市在維穩情緒中震蕩整理,滬指圍繞5日均線反復震蕩,場內資金參與度不高,多空雙方分歧加大,指數反復遇阻,上周五滬指上沖30日均線遭遇空方嚴厲打壓,多方再度處于被動地位。目前來看,MACD指標逐漸步入空方區域,布林線中軌線位置對滬指壓制明顯,且上下軌道線呈現收口形態,預示行情可能會再度轉弱。
周線級別看,滬指受制于10周均線壓制縮量整理,上方多重均線系統壓力重重,短線弱勢格局較難改觀。操作上,短線影響大盤不確定性因素增加,賺錢效應大為降低,應以避險思路為主,宜將倉位配置降低到半倉以內,頻繁操作可能額外增加持倉成本,建議耐心觀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