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記者觀察:互聯網金融“觀察期”有多久

2014-03-04 01:19:3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向江林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向江林 發自成都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焰《關于規范互聯網金融保險發展,有效防范化解風險的提案》曝光,提案內容涉及構建有效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探索設立互聯網金融投資保障基金等四個方面,并不限于保險領域——這可以說為“兩會”期間的互聯網監管話題開了一個頭。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在“兩會”召開之前,亦有代表、委員赴部分P2P公司調研,擬提交互聯網金融相關監管議案和提案,互聯網金融監管話題接下來的熱度可以預見。

事實上,去年10月以來,從P2P網絡借貸領域頻頻曝出風險事件開始,“監管”便一直被業界掛在嘴邊。與此同時,擔心監管會壓制創新的聲音也同樣不絕于耳。

在記者看來,創新固然是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屬性之一,但這并不能成為“監管套利”的理由。何為監管套利?它是指機構利用監管標準的差異或模糊地帶,選擇按照相對寬松的標準展業,以此降低監管成本、獲取超額收益。以互聯網金融提供的支付、放貸等服務為例,事實上,早有傳統金融機構提出:同樣提供支付服務或者貸款業務,為何受到的監管不一樣?近日圍繞互聯網“某某寶”之類的理財產品的褒與貶,更是將這一爭論推到了頂峰。

監管的公平,同樣體現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內部。準入方面,如果設置較高門檻,會否客觀上幫助先發者過快形成寡頭壟斷格局?但如果不設置或設置較低門檻,又能否改變目前魚龍混雜的現狀?業務邊界方面,明確的邊界固然有助于行業的有序經營,但會否壓制創新?如果以創新的名義模糊業務限制,各類“擦邊球”對于合規經營者則是明顯的不公平……

或許正是有鑒于此,央行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各類調研和座談密集舉行,但實際的舉措仍停留于業界的各種猜測,其審慎態度可見一斑。事實上,按照央行副行長劉士余的說法,從監管部門的角度來看,對互聯網金融進行評價,目前尚缺乏足夠的時間和數據支持,因此要保留出一定的觀察期。

觀察期如何破題?已經引發激烈爭論的互聯網貨幣基金和風險正在不斷暴露的P2P網貸,都是可能的切入點。從近期來看,監管的第一槍,或許會在“寶寶軍團”身上打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