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汞都”萬山轉型之痛:新興產業尚未真正展開 城市空間謀異地擴圍

2014-02-28 01:49:24

“萬山區要走出發展困境,必須創新加實干,突破傳統思維,探索資源枯竭區轉型發展新路。”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貴州萬山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自貴州萬山

2011年,萬山區確立了“產業原地轉型、城市異地轉型”的發展思路,去年當地還研究了多個國內資源型城市轉型模式,以及國際上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經驗。在此基礎上,萬山區總結稱,“尋找適合我區轉型的道路,仍是我區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相關專家指出,萬山應該擴大開放,主動融入銅仁市乃至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的發展大格局中,產業要多元化、生態化,同時要作好社會保障工作。

從“老山口”下了高速收費站,前行一公里向左轉,不遠處便能看到一座寫著“萬山轉型工業園”鎏金大字的石碑。這里距離萬山老城大約9公里,園區企業聚集才剛起步。

這是“中國汞都”萬山邁出城市轉型的重要一步。此前,銅仁市委書記劉奇凡曾公開表示,“萬山區要走出發展困境,必須創新加實干,突破傳統思維,探索資源枯竭區轉型發展新路。”2011年,萬山區確立了 “產業原地轉型、城市異地轉型”的發展思路。

在銅仁當地學者看來,萬山的轉型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當把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產業升級、產業轉移、銅仁新區建設、社會保障、地方特色、城市化與工業化等充分結合起來。

挖掘替代性產業

20世紀80年代以來,萬山的汞資源開始逐漸枯竭。2002年,萬山汞礦被迫進行政策性關閉。2009年,萬山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萬山特區工業志》執行主編姚茂義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萬山汞儲量可能還有幾千噸,地下埋藏太深或比較分散,原來含礦量有2%~4%,現在可能僅有3‰,含礦量太低,汞礦也低于當地河床。”

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經濟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詞匯,叫路徑依賴或資源掣肘,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它的發展與資源富集是不對應的,這些地區往往依賴單一的資源,反而排斥了其他產業發展,排斥了科學技術的提高、人力質量的提升,他們并沒有因資源富集而富裕起來。”

萬山轉型,路在何方?

“實際上,萬山主要有兩大轉型:一是‘產業原地轉型’,主要是‘扶強扶優’,要求高污染企業強制性關閉,去年強行關閉了幾家;二是‘城市異地轉型’,以后萬山的城市中心要與銅仁市協調發展。”萬山區檔案局局長、前萬山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田必剛表示。

2011年初,萬山區確立了“產業原地轉型、城市異地轉型”的發展思路。

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萬山區專門作出了“用好國家扶持政策,加快推動轉型可持續發展”等重要批示。

隨后不久,貴州省委、省政府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萬山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支撐萬山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把萬山作為我省工業重鎮及承接東西部產業轉移的重點,將含鉀頁巖綜合開發利用、錳礦開采及錳精深加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及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納入全省產業規劃布局。”

在實地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萬山的“產業原地轉型”中,當地依托“中國汞都”這一品牌,已經逐步建立起了“全國汞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區”。

“萬山的汞生產雖然不搞了,但汞的深加工還得繼續進行,因為萬山的汞開采和應用有幾千年歷史,全國的研發技術都在這里,防止汞污染也有豐富的經驗。”姚茂義向記者表示。

“全國汞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區”坐落在萬山鎮張家灣,規劃面積4.61平方公里,現有紅晶汞業、紅菱工業等7家汞加工企業,相關產品市場份額占全國70%以上。預計到2015年,示范區將實現產值50億元、利稅5億元,解決社會就業4000多個,到2020年實現百億產值目標。

萬山礦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澤云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1993年,我們投資4萬元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汞生產加工的民營企業,現在已有16個汞系列產品。我們主要從陜西等外地買來汞,比如30公斤汞的市場價是3.6萬元,如果加工成汞觸媒,市場價就是7萬元,毛利率可達50%左右。”吳澤云表示,但企業要拿出30%的利潤用于環保投入。

胡曉登表示,全國范圍比較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基本上開采幾百年資源耗盡了,以資源為基礎的城市面臨著生存與發展,必須尋求新的產業、新的生存發展方式。一般的非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主要是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比如發展金融、交通、服務、餐飲等,但也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比如交通條件比較好、資源整合能力比較強、行政級別比較高。但萬山哪一點都不具備,轉型的難度確實非常大,可以采取兩種方式,稀釋一部分人口,原來龐大的產業基礎支撐的城市,隨著資源枯竭已經不能支撐了,還得尋求吸納就業的產業,非轉不可;第二因地制宜地開發打造一些新的產業,轉型的模式途徑與非資源型城市不一樣。

針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如何協調的問題,胡曉登指出必須重新發掘確定新的產業資源,萬山氣候條件比較好,可以做一些現代農業、特色農業加工業,也就是說要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發展一些主導產業,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找到一條新的發展路子,貴州很多城市正在或早或晚都要面臨這樣的轉型局面。

記者了解到,萬山目前已完成申報礦山公園國家級4A級景區、夜郎谷國家級3A級景區,及正在加快改造萬山汞礦歷史博物館,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資料顯示,2013年,萬山實現旅游收入1.55億元,同比增長34%。

在銅仁學院副教授王友云看來,地方官員出于GDP增長考慮,往往會承接沿海一些落后產業,萬山肯定要發展適合本地的新興產業,比如高新技術產業、可循環的環保產業,也要借助沿海產業轉移的機會,進一步完善產業布局,但在項目落地上必須有所選擇。

實際上,貴州省委前述文件中提到的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與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作為未來貴州工業重鎮的萬山,還沒有真正展開布局。王友云認為,在發展此類產業上,萬山在技術人才、政策環境、基礎配套、政務效率與思想觀念等方面還存在短板。

城市空間大騰挪/

據萬山區委宣傳部透露,未來萬山區的新行政中心將搬遷至謝橋新區,而不再局限于原來萬山特區這個“彈丸之地”。

“萬山經濟中心必須移動,進行空間解構,在空間布局上必須向周邊經濟實力比較強、輻射力度比較大的城市靠攏,實現相互彌補。”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表示。

據了解,萬山特區有很大一部分地盤的下面已被掏空,而且又處于一條狹長的溝谷地形,城市擴張空間受到極大的制約。而謝橋新區原本就是銅仁市通過行政劃撥,將原來的謝橋片區劃為萬山區的管轄范圍,并與銅仁市主城區的碧江區較近。

2009年7月,銅仁地區撤地設市,推進“銅仁-萬山同城化”戰略,打造“一城兩區、南拓北興”格局。其中,南部結合萬山特區的融入打造謝橋新城,形成以銅仁老城為核心,一南一北兩翼擴張的大銅仁格局,逐步成為黔東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今年2月12日,萬山區區長張吉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目前謝橋新區骨架基本形成,已完成謝橋新區核心區、高速路口片區、北部片區、代門坡片區4個詳細規劃,茶店街道作為新城拓展區已納入 《銅仁市城市總體規劃》,新城區建成后,面積將達到7平方公里。

上述報告還提到,謝橋新區已有西南商貿城一期、萬和星城、金鱗半島、南溪苑等房地產項目入駐開發,以及梵凈山生態農業科技園二期、西南商貿城二期、武陵星城·天街美都城市綜合體等商業地產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的很多新區開發往往陷入 “睡城”、“鬼城”等城市發展怪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房地產開發過快,但相關產業及配套未能同步跟上。

不過,張吉剛在布置2014年工作時強調,要強化新區規劃管理,立足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區域定位,科學布局商貿物流、房開商住、設施配套、酒店休閑等城市功能。建立健全規劃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城市建設嚴格按照規劃要求執行。

在胡曉登看來,萬山的城市轉型必須擴大開放,主動地融入周邊經濟的發展,并滲透進去。

“整個銅仁是一個遠離貴陽的四省交界地區,這種情況不止是銅仁,像湖南懷化、重慶黔江、湖北恩施等地都遠離省會城市。交界地區的發展可能更多是要依靠自身發展,銅仁更多的是跟湖南交往。”王友云表示,國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扶貧開發模式,在武陵山片區率先試點,對特困區集中連片開發,要求片區內的各城市之間加強協作,打破地方保護主義,不能有市場壁壘。

記者手記

一座被“妖魔化”的邊陲城市

2月19日下午,“中國汞都”萬山雪后初晴,地面濕漉漉的,菜地里的青菜并沒有像外界所傳已經黑到菜心,反而綠油油的,殘雪在暖陽的照耀下分外耀眼。記者來到位于萬山鎮張家灣的汞化工業園區,遠遠望去,幾個高聳的煙囪直插云霄,在更遠處的一個山頂上,還能依稀看到舊時的一個土灰色煙囪,這一切似乎昭示著萬山曾經的輝煌。

萬山紅晶汞業門前,一名負責環保的陶姓老技術員一邊遛狗,一邊向記者說道,“我們這家企業已有10年歷史,我主要負責企業的環保,主要是針對煙囪、管道、污水等環保處理,環保部門有時候一個季度或三個月來復查一次。”

在萬山,無論是企業,還是地方政府,治污是不得不做的工作。原因是萬山的汞污染嚴重,當地官方資料如此統計:汞污染耕地面積約10萬畝,涉及人口10人左右,土壤汞濃度最大超標量572.3倍。

對于汞含量嚴重超標,萬山區并不否認,不過,令其不滿的是有些報道在對萬山汞污染治理上,只字未提。萬山區委宣傳部相關人士稱,“那個報道出來后,給人的印象是萬山汞污染似乎要出人命了,這對他們的負面效益相當大,修復難度更大。”

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萬山已經做了一些具體的廢渣處理工程,并采用了綜合修復的思路,針對污染程度不同采取不同類型的修復辦法。此外,目前當地也已經向環保部上報當地土壤汞污染修復方案等。

“過去,萬山的工業發展是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現在,萬山絕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萬山區區長張吉剛曾表示,除對原有汞化工、鐵合金、錳及錳化工企業進行升級改造、淘汰,治理污染企業實現達標排放外,還將在現有項目引進上,由“招”向“擇”轉變。

實際上,包括萬山建設全國汞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區、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汞化工研發中心技工產品交易市場等項目,當地已開始重視產業的生態化。

如銅仁學院中文系行政管理學副教授、廈門大學公共管理學在讀博士王友云所述,萬山是貴州省的一個邊緣區域,也是貴州、湖南、湖北與重慶4個省份的交界地帶,經濟不發達,在工業化的初級階段,主要依托于資源為基礎而發展起來,但從長久來看,隨著工業化進入中后期階段,資源枯竭是必然的,所面臨的轉型也是必然的。

不過,因交通、區位、行政級別等因素,萬山轉型并不輕松。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建議,萬山應該走兩條路,一方面稀釋一部分人口,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開發打造新的產業。

在采訪的同時,盡管萬山發展現狀并不樂觀,但當地人言談間掩飾不住對當地曾經輝煌的驕傲,一位村民說道,“我們這里上世紀50年代就點電燈了,那時候汞礦上有解放牌汽車六七十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