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02-19 10:51:49
說到傳媒股投資,老王這頓飯局上的朋友們各個有話要說——“看電影買股票,我看也不靠譜”;“誰能想到大導范兒十足的馮導會落馬,沒對準觀眾口味呢”
[“人手一寶”的大算盤]
“我的余額寶每天大概有8塊錢入賬,現在上下班交通費基本都靠它埋單了。”
節日期間的一次聚餐,S先生話音剛落,坐在旁邊的大學同學W先生便忙不迭接過話茬:“你一共存了多少錢進去?我買了匯添富現金寶,萬份收益(見注)是1.7元,上一秒贖回下一秒立馬到賬,流動性好。”
“更方便的是,還可以用它來還信用卡卡賬。”W先生的語氣頗為自得,“怎么樣,要不你也轉戰到我這個‘寶’來吧?”
跨越“1314”,互聯網理財領域的戰火“燒”到了餐桌上——“今年你買了哪只‘寶’”,成為正月里的熱點話題。
而校友同事們言談之間,也無不折射出互聯網系和銀行系的各類“寶”“寶”大戰激戰正酣。
“我原本也打算買現金寶來著,可是當時恰好碰上蘇寧零錢寶上線,圖個‘剛出爐的最新鮮’,便下手了。”F小姐忍不住吐槽:這只“寶”啥都好,就是單日贖回額度受限較大。
“不過我的微信已經綁定了銀行卡”,參與過春節期間微信搶紅包活動的F小姐,透露了一番新打算:“待過年后,我準備存點錢,試試微信理財通。”
餐桌對面,一位剛剛使用微信理財通的L小姐立馬提醒她:“微信理財通也有嚴格申贖資金限制。”
談及相關話題,L小姐如數家珍:“每家銀行卡單日單筆的申贖額度有所不同。我記得,工商銀行規定儲戶單筆單日只可購買1萬元。”
沐浴著“馬上有錢”的祝福語,剛剛過去的賀歲樂宴也頗為應景地增添了一道道理財佳肴。
正是從2013年開始,支付寶“會賺錢”的廣告語一石激起千層浪,互聯網公司嫁接貨幣基金的“余額寶模式”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冒頭。
面世僅不到一年時間,支付寶聯合天弘基金推出的“余額寶”規模已飆升至4000億元。
此外,百度推出在線理財產品“百發”,當天規模突破10億元,其8%的年化收益率秒殺無數粉絲;網易“添金計劃”直接加送1%或5%的補貼;轉型后的零售業巨頭蘇寧云商,也憑借余額理財產品“零錢寶”加入戰局,測試期七日年化收益率高達6.99%,令一眾銀行理財產品望塵莫及……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類似“余額寶”產品超過20種。不過“寶”物雖多,但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面對眾多現金管理工具,“寶”迷們也相應分成了不同幫派——有以淘寶一族為首的余額寶幫,有金融機構人士偏愛的現金寶幫,也有微信迷熱捧的理財活期通幫(其掛鉤產品為華夏財富寶)……
歸根結底,業內人士Z小姐在餐桌上一語中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最大亮點就在于“誰都能買”,對用戶的最低購買金額沒有限制,一塊錢就能起買。
錢存銀行還是存XX寶?Z小姐給出的答案也很簡單:比較一下投資收益和銀行的活期利息就行了。
“同樣1萬元,通過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只有35元,而如果通過余額增值服務一年的收益可以達到380元至400元以上,收益比活期高出十倍。”
難怪餐桌上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也擋不住小伙伴們炫耀“寶”中金礦的強烈欲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